礼乐斯民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
出处:《儒家秋 其一》
宋末元初 · 陈普
讲堂寂寂夜鸣蛩,苦为儿曹课日功。
道体浑沦参太极,皋比冷落坐西风。
研朱点易露华白,剪烛谈经帐影红。
礼乐斯民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
道体浑沦参太极,皋比冷落坐西风。
研朱点易露华白,剪烛谈经帐影红。
礼乐斯民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儒家讲学的静谧画面。夜晚的讲堂里,只有秋虫鸣叫,诗人独自为孩子们辛勤讲解学问,致力于他们的学业。"道体浑沦参太极"表达了对大道本源和宇宙规律的探索,而"皋比冷落坐西风"则暗示了讲台上的孤独与清冷,即使面对秋风,诗人仍坚守教育职责。
研读经典时,朱笔点点,映照着秋夜的皓月,"研朱点易露华白"形象生动;深夜对坐,烛光摇曳,帐影映红,营造出温馨又严肃的学习氛围。诗人以"礼乐斯民开治教"寄寓了儒家以礼乐教化百姓,促进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最后以"闽中常衮蜀文翁",将自己比作闽地的常衮或蜀地的文翁,表达了传承儒家文化、兴办教育的志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儒家学者的坚韧与担当,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