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兹知异物,岂足荐佳客
出处:《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
宋 · 欧阳修
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
虫虾浅水间,蠃蚬如山积。
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
收藏各有时,嗜好无南北。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测。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
俄而没不见,始悟出背脊。
有时随潮来,暴死疑遭谪。
海人相呼集,刀锯争剖析。
骨节骇专车,须芒侔剑戟。
腥闻数十里,馀臭久乃息。
始知百川归,固有含容德。
潜奇与秘宝,万状不一识。
嗟彼达头微,谁传到京国。
乾枯少滋味,治洗费炮炙。
聊兹知异物,岂足荐佳客。
一旦辱君诗,虚名从此得。
虫虾浅水间,蠃蚬如山积。
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
收藏各有时,嗜好无南北。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测。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
俄而没不见,始悟出背脊。
有时随潮来,暴死疑遭谪。
海人相呼集,刀锯争剖析。
骨节骇专车,须芒侔剑戟。
腥闻数十里,馀臭久乃息。
始知百川归,固有含容德。
潜奇与秘宝,万状不一识。
嗟彼达头微,谁传到京国。
乾枯少滋味,治洗费炮炙。
聊兹知异物,岂足荐佳客。
一旦辱君诗,虚名从此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海之大:大海的广阔。物类无穷极:生物种类繁多,没有尽头。
蠃蚬:蚝壳。
嗜好无南北:喜好不分地域。
固有含容德:大海的包容性。
治洗费炮炙:烹调加工。
虚名:虚妄的名声。
翻译
我听说大海广阔无垠,生物种类繁多小虫虾在浅水里游弋,蚝壳堆积如山
毛鱼和鹿角数量众多,一龠就有数千上百个
它们各自都有生存的时期,喜好并无地域之分
微小的生物如此众多,大海的广大无法估量
在波涛汹涌中,岛屿瞬息间生成又消失
转眼间沉入海底,才明白刚才还在水面
有的随着潮汐而来,突然死亡似被贬谪
海边的人们聚在一起,用刀锯切割研究
骨骼大得惊人,须发如剑戟般锋利
腥味扩散数十里,余香久久不散
这才明白百川汇入大海,是因为包容万物的美德
隐藏的奇珍异宝,形态各异难以尽识
感叹那些微小的生物,谁能将它们带到京城
干涸的海洋缺少鲜美,烹饪需经长时间的烹调
借此了解异域之物,怎能用来款待贵客
今日有幸得您诗赞,虚名由此而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通过对海洋生物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的深邃与神秘。诗人以海中的各类生物为载体,如虫虾、蠃蚬、毛鱼、鹿角等,形象地展示了海洋生物的丰富多样和变化莫测。他通过海潮的涨落和人们对达头鱼的捕捞、加工,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同时也寓言了大海的包容与深远。
诗中提到的“达头鱼”可能是一种稀有或奇特的鱼类,其价值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熟知,需要经过繁琐的处理才能享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界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知识的珍贵和传播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示自己的名声因朋友的诗歌而得以提升,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哲理,体现了欧阳修散文诗的特点,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