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溶溶迟日丽,扁舟荡桨稳朝东
出处:《石筒峡》
宋 · 阳枋
槎枒怪石乱撑空,岸脚无沙到石筒。
春水溶溶迟日丽,扁舟荡桨稳朝东。
春水溶溶迟日丽,扁舟荡桨稳朝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槎枒:形容石头形状奇特。怪石:奇异的石头。
撑空:支撑着天空。
岸脚:岸边。
无沙:没有沙子。
石筒:石洞。
春水:春天的水。
溶溶:形容水波荡漾。
迟日:春日傍晚。
丽:美丽。
扁舟:小船。
荡桨:划桨。
稳:平稳。
朝东:向东。
翻译
奇形怪状的石头杂乱地支撑着天空,岸边没有沙子一直延伸到石洞。春天的水面波光粼粼,阳光明媚,小船轻轻摇晃,平稳地向东行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诗的前两句“槎枒怪石乱撑空,岸脚无沙到石筒”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奇特的山谷景象,其中“槎枒怪石乱撑空”描绘了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岩石,它们如同天然雕刻一般,挺立在空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岸脚无沙到石筒”则表现出了谷底河流湍急,水流携带着泥沙和石块,不断地侵蚀着岸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貌。
第三句“春水溶溶迟日丽”转而描绘了春季的水景。春天的水流温柔而缓慢,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观察,更传达了一种静谧与和谐的情感。
最后一句“扁舟荡桨稳朝东”则引入了人物活动,通过一个小小的扁舟在春水中稳定地向东航行的情景,增添了画面动态性,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寄托或是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山石之雄伟,又有春水之柔美,不仅描绘了一幅自然风光图,更透露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