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单醪在,流言二卵虚
出处:《重送张阃使》
明 · 李攀龙
将才君自有,儒术众谁如。
廷对诸生策,家传孺子书。
百蛮麾下出,两浙闽中居。
故事单醪在,流言二卵虚。
名应铜柱上,身是玉关馀。
拊髀方今日,君恩未可疏。
廷对诸生策,家传孺子书。
百蛮麾下出,两浙闽中居。
故事单醪在,流言二卵虚。
名应铜柱上,身是玉关馀。
拊髀方今日,君恩未可疏。
鉴赏
此诗《重送张阃使》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张阃使的赞美与送别,展现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忠诚与恩德的颂扬。
首联“将才君自有,儒术众谁如”,开篇即以高度评价,赞扬张阃使不仅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拥有深厚的儒家学问,无人能及。这种全面而卓越的素质,使得张阃使成为众人之中的佼佼者。
颔联“廷对诸生策,家传孺子书”,进一步描绘了张阃使在朝廷上的风采和家庭传承的智慧。他参与朝廷策论,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家中传承的孺子书,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延续,体现了其家族的深厚底蕴。
颈联“百蛮麾下出,两浙闽中居”,通过描述张阃使在边疆百蛮之地的指挥能力,以及在东南沿海的居住经历,展现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卓越功绩。这一联也暗示了张阃使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尾联“故事单醪在,流言二卵虚”,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张阃使忠诚与清白的肯定。单醪代表忠诚,二卵则指流言蜚语,暗示了张阃使虽遭误解,但其忠诚与清白如同历史记载一般真实可信。
最后,“名应铜柱上,身是玉关馀”两句,以铜柱和玉关为喻,赞美张阃使的功勋与名声,仿佛他的名字已刻在历史的铜柱之上,他的身影留在了玉门关的历史记忆中。这不仅是对张阃使个人成就的极高赞誉,也是对其忠诚与英勇精神的永恒纪念。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通过对张阃使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其作为将领的勇猛与智慧,作为儒者的学识与风范,以及其忠诚与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深情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