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廊庙才,酬寄封尺素
出处:《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扬州刘原甫舍人》
宋 · 梅尧臣
东望淮海间,恨无鸿鹄羽。
鸿鹄日已飞,风雪岁将暮。
忆听谈老庄,达生无恐惧。
我今齿发疏,何异树有蠹。
离别不必道,俛仰已成故。
书问虽懒为,梦寐则往屡。
乘桴思仲尼,好勇惭季路。
愿希隆中卧,不是邀三顾。
二公廊庙才,酬寄封尺素。
皋夔久相称,舜禹时已遇。
举杯向明月,此意聊可寓。
鸿鹄日已飞,风雪岁将暮。
忆听谈老庄,达生无恐惧。
我今齿发疏,何异树有蠹。
离别不必道,俛仰已成故。
书问虽懒为,梦寐则往屡。
乘桴思仲尼,好勇惭季路。
愿希隆中卧,不是邀三顾。
二公廊庙才,酬寄封尺素。
皋夔久相称,舜禹时已遇。
举杯向明月,此意聊可寓。
注释
鸿鹄:大雁或天鹅,古人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岁将暮:指一年将尽,冬季来临。
谈老庄:谈论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齿发疏:形容年老,牙齿脱落,头发稀疏。
俛仰:低头抬头,表示时间流逝。
仲尼:孔子的字,代指孔子。
隆中: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后成为智慧和隐逸的象征。
三顾: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象征求贤若渴。
尺素:古代书写材料,指书信。
皋夔: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臣。
举杯向明月:借酒抒怀,表达情感。
翻译
向东遥望淮海之间,遗憾没有鸿鹄的翅膀。鸿鹄已经翱翔天际,而风雪正逼近年终。
回忆聆听谈论老庄哲学,通达人生无所畏惧。
如今我年事已高,如同树木生了蛀虫。
离别无需多言,抬头低头间已成过往。
虽然懒得写信问候,但在梦中却常常相见。
想起孔子乘桴漂流,自愧不如勇猛的季路。
我渴望像诸葛亮那样隐居,而非期待三顾茅庐。
两位贤公的廊庙之才,只能在书信尺素间寄托。
皋夔长久以来匹配,如同舜禹早已相遇的佳话。
举杯对月,这心意暂且寄托在这份情感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扬州刘原甫舍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首句“东望淮海间,恨无鸿鹄羽”描绘了诗人遥望远方,遗憾自己没有像鸿鹄那样展翅高飞的能力。接着,“鸿鹄日已飞,风雪岁将暮”暗示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
诗人回忆起与朋友谈论老庄哲学,主张通达人生,无所畏惧,然而自己如今“齿发疏”,如同树木生虫,感叹岁月无情。接下来,诗人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即使不能常相聚,梦中也多次相见。“乘桴思仲尼,好勇惭季路”借孔子和季路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勇猛精神的自愧不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被朝廷重用的期望,但并非为了追求权位,而是希望能如诸葛亮隐居隆中般,以才学报效国家。他期待能像皋夔、舜禹那样的贤臣际遇,而“举杯向明月,此意聊可寓”则以月夜饮酒寄托这份深沉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自身境况的反思,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