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
光舒寒色敛,万物承欢娱。
日入松景促,猋风集吾庐。
气序有变化,此理无同殊。
鄙夫鲜克终,贤士慎厥初。
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
所矢定夙昔,生死安须臾。
周公感风雷,岂在蔡叔诛。
孺子终不悟,金縢胡为乎。
忠佞为自知,讵更问荣枯。
荣枯自天泽,消息还江湖。
明昧任宵旦,寒煦观乘除。
身名付天下,吾心安可诬。
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日出日落、气候变化为引子,探讨了人生的道理和道德的坚守。诗人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寓意人生也有其规律与变化,强调了“气序有变化,此理无同殊”的观点,即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人生亦然。
接着,诗人将话题转向个人修养与道德选择,提出“鄙夫鲜克终,贤士慎厥初”,意指普通人难以始终如一地保持高尚品德,而贤能之士则能在初始时就谨慎行事。这反映了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强调内心的道德准则不应随外界环境或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即使面对权力与宠爱,也应保持清正廉洁,不受外界影响。
“所矢定夙昔,生死安须臾”表达了对承诺与责任的重视,无论生死,都应坚守自己的誓言与初心。
“周公感风雷,岂在蔡叔诛”引用历史典故,说明真正的领袖或智者,其影响力远超单纯的惩罚,如周公通过感化而非直接惩罚来实现治理,体现了以德服人的智慧。
“孺子终不悟,金縢胡为乎”则感叹年轻一代未能理解前辈的教诲,金縢(古代封存重要文书的竹简)虽存,却无人开启,暗含对后人缺乏领悟与传承的忧虑。
最后,“忠佞为自知,讵更问荣枯”强调忠诚与奸佞的本质在于个人内心,无需外界评价来判断,体现了对个人道德自觉的强调。
“荣枯自天泽,消息还江湖”指出荣华与衰败是自然规律,如同江河湖海的潮起潮落,无法人为控制,暗示人生起伏也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明昧任宵旦,寒煦观乘除”表明无论昼夜、冷暖,都应顺其自然,体现了顺应自然的态度。
“身名付天下,吾心安可诬”总结道,个人的名声与成就应由天下人评判,但内心的真实与道德不应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珍视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引申出对人生哲理、道德修养、个人责任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与道德追求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