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出处:《述古三首 其一》
唐 · 杜甫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注释
赤骥:名贵的骏马。顿:突然停止。
长缨:长长的缰绳。
万里姿:驰骋万里的能力。
悲鸣:悲伤的嘶叫。
驭者:驾驭者,指控制或指挥的人。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何意:为何,为什么。
竹花:比喻虚幻或无果的努力。
忍:忍受。
古时:古代。
物理:事物的道理,这里指历史经验。
贤人:品德高尚的人。
定分:认清自己的本分。
固:本来,自然。
宜:适宜,恰当。
翻译
赤骥马突然停止了奔跑,它并非没有驰骋万里的能力。悲伤的嘶鸣声直落大地,是谁在驾驭它呢?
凤凰从东方飞来,为何又要再次展翅高飞?
竹花虽美却不结果实,想到你只能忍受早晨的饥饿。
古代君臣关系和谐,可以从历史中推断出道理。
贤人明白自己的职责,进退有度是他们应有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的画面,通过对古代事物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哀伤。开篇“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写的是一匹雄壮的红马,它的缰绳拉得很长,这是古代帝王出行时才有的威仪,显示了这匹马不仅有力气,而且有着不凡的身份和地位。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跨越千里的壮丽景象。
“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则是这匹骏马发出哀伤的嘶吼,它的泪水直流到地。这里的“驭者”指的是驾驭马匹的人,也可以理解为统治者或英雄。诗人通过马儿的悲鸣,询问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够驾驭得了这般威猛而又哀伤的情景。
接下来的“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写的是凤凰,这是一种神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它的出现往往与太平盛世相联系。然而在这首诗中,凤凰却是“从东来”,并且要“复高飞”。这里暗示了一个不太平常的现实,凤凰之所以要高飞,是因为现世已无适宜其栖息的地方。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顿表示同情。竹花本应开得繁盛,但在这里却是不结果实,这种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上的动荡和贫困。“念子”意指思念着未来的孩子,“忍朝饥”则是诗人对那些每天早晨都要忍受饥饿之苦的人表达出的深切同情。
最后,“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是诗人借用历史的镜子来反观现实。在古代,那些君主和臣子能够和谐共处,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道理去理解。而在现在,“贤人”即那些有智慧、有远见的人们,能识别自己所处的地位与分际,他们对于何时前进、何时后退都有着恰如其分的判断。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在描绘历史画卷,更在通过对比现实和理想中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