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三十三》
唐 · 寒山
闻道愁难遣,斯言谓不真。
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
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
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注释
闻道:听说。愁:忧愁。
遣:排遣。
斯言:这话。
谓:说。
不真:不太真实。
曾:曾经。
趁却:摆脱。
缠身:缠绕。
月尽:月亮圆缺。
年新:新的一年。
谁知:谁知道。
席帽:席帽下的隐藏。
昔愁人:往日的愁苦之人。
翻译
听说忧愁难以排遣,这话似乎不太真实。昨天还试图摆脱它,今天却又缠绕在心间。
月亮圆缺,忧愁无尽,新的一年忧愁又翻新。
谁知道在这席帽之下,隐藏的竟是往日的愁苦之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愁绪的深沉回忆与无尽的情感。"闻道愁难遣,斯言谓不真"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愁绪的复杂情感,即便是听说愁绪难以消散,也依然怀疑其是否真正存在。而接下来的"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则表明尽管昨日可能暂时摆脱了这些烦恼,但它们如影随形,今天又重新缠绕在心头。
诗的后半部分"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通过对比月份的更替和愁绪的无穷无尽,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持久性。最后两句"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则是一种自我认同,诗人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怀抱旧日忧伤的人。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比和重复等修辞手法,强调了愁绪的持久性和个人对于过去记忆的执着。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悲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