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来夜扫石上云,未明看见海中日全文

我来夜扫石上云,未明看见海中日

出处:《日观峰歌
明 · 于慎行
岱岳峰头一片石,天光杳杳连空碧。
我来夜扫石上云,未明看见海中日
日出海东几千里,茫茫不辨云与水。
天鸡啁喔海上啼,东方霞气半边紫。
忽然潋滟琉璃丹,一泓捧出赤玉盘。
长绳斜挽不得上,半时方到扶桑端。
扶桑枝叶成五色,海水明灭一线白。
日旁云气如连山,目中欲识鲛人国。
平明日高海水乾,满天翕赩红气团。
三山金阙流安在,六鳌背骨秋霜寒。
忆昔秦帝东封年,欲浮白浪游灵仙。
驱石作桥不可涉,金支翠羽空西旋。
几时得见海中出日三千丈,脱屣妻子如浮烟。
眼前朱生信豪士,侧帽大叫石上眠。
我亦欲取巨石填东海,挥戈且止羲和鞭。
六龙不停日如矢,仰天呜呜酒热耳。

鉴赏

这首《日观峰歌》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描绘了泰山日观峰上观日出的壮丽景象,以及对历史传说的遐想。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日出时分的壮美与神秘。

首句“岱岳峰头一片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日观峰的雄伟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壮阔的自然画卷之中。接下来,“天光杳杳连空碧”描绘了天空与山峰相接的辽阔景象,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

“我来夜扫石上云,未明看见海中日”两句,通过诗人的行动,巧妙地引入了日出的场景。夜晚扫除石上的云雾,清晨便能目睹海中初升的太阳,这种独特的体验充满了诗意与神秘感。

“日出海东几千里,茫茫不辨云与水”描绘了日出时分的广阔与浩渺,太阳从遥远的东方升起,云与水交融在一起,难以分辨,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天鸡啁喔海上啼,东方霞气半边紫”通过天鸡的啼鸣和东方霞光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日出时分的动态美和色彩斑斓的景象。

“忽然潋滟琉璃丹,一泓捧出赤玉盘”运用了琉璃般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升起时的光芒四射,如同赤玉盘一般,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

“长绳斜挽不得上,半时方到扶桑端”通过长绳的比喻,表达了太阳升起的过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广阔。

“扶桑枝叶成五色,海水明灭一线白”描绘了太阳升起后,扶桑树的五彩斑斓与海水的波光粼粼,展现了日出后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色彩。

“日旁云气如连山,目中欲识鲛人国”通过云气的比喻,暗示了日出后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与神秘,仿佛可以探索到鲛人国这样的神话之地。

“平明日高海水乾,满天翕赩红气团”描绘了日出后的景象,海水逐渐退去,天空中充满了红色的光芒,形成了一个炽热的红气团。

“三山金阙流安在,六鳌背骨秋霜寒”通过三山金阙的比喻,表达了对古代神话世界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忆昔秦帝东封年,欲浮白浪游灵仙”回顾了历史上的东封故事,表达了对古代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的遐想。

“驱石作桥不可涉,金支翠羽空西旋”通过石头作桥的比喻,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愿望的感慨。

“几时得见海中出日三千丈,脱屣妻子如浮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世界的憧憬,希望有一天能够见到更远的大海深处的日出,并且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如同轻烟般自由。

“眼前朱生信豪士,侧帽大叫石上眠”通过朱生的形象,表达了对豪迈之士的敬佩,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愿意像豪士一样,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归宿。

“我亦欲取巨石填东海,挥戈且止羲和鞭”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自然环境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与自然秩序的尊重。

“六龙不停日如矢,仰天呜呜酒热耳”最后两句通过六龙与日行如箭的比喻,表达了时间的紧迫与生命的短暂,同时诗人通过饮酒来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日出时分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神话、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