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风作浪如山,前进不得后退难
出处:《过石硊渡》
宋 · 杨万里
峨桥小渡十里长,石硊小渡五里强。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
渡船劣似纸半张,五里却成一千里。
中流风作浪如山,前进不得后退难。
隔溪市井只咫尺,安得飞堕于其间。
大江风涛堪著力,小渡风涛更无格。
咫尺性命轻于毛,只恐一毛犹不直。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
渡船劣似纸半张,五里却成一千里。
中流风作浪如山,前进不得后退难。
隔溪市井只咫尺,安得飞堕于其间。
大江风涛堪著力,小渡风涛更无格。
咫尺性命轻于毛,只恐一毛犹不直。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渡口风光,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渡口的险峻与渡船的脆弱。"峨桥小渡十里长,石硊小渡五里强"一开篇便勾勒出两处渡口的壮观景象,其中"强"字着重表现了渡口的险难。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渡口的环境和气氛,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渡船劈似纸半张,五里却成一千里"通过对渡船脆弱性的描述,以及空间上的极度拉长,增强了读者对于渡行艰难的感受。
"中流风作浪如山,前进不得后退难"表达了在激流险滩中的无助与困境,而"隔溪市井只咫尺,安得飞堕于其间"则通过对比两岸生活的宁静与渡口的危险,凸显了渡口的危险性。
最后两句"大江风涛堪著力,小渡风涛更无格。咫尺性命轻于毛,只恐一毛犹不直"则直接点出了渡行者对于生命安全的担忧,以及面对自然力量时人类渺小和脆弱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渡口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在交通不便时期,对于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