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间无褐半饥人,斗粟千金不换银
出处:《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 其三》
宋 · 韩元吉
桑间无褐半饥人,斗粟千金不换银。
末路多惭逭沟壑,长年敢笑走埃尘。
江声直下黄牛峡,河势遥分白马津。
回首向来征战地,壮怀俱在只伤神。
末路多惭逭沟壑,长年敢笑走埃尘。
江声直下黄牛峡,河势遥分白马津。
回首向来征战地,壮怀俱在只伤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桑间之人衣不蔽体,连基本的粮食都难以获取,即使一斗粟在他们眼中也比千金还要珍贵,宁愿不换白银。诗人感叹自己身处乱世,人生无望,只能苟且偷生,对于那些奔波于尘世的人们,他不禁感到惭愧。接着,诗人借景抒情,江水奔流至黄牛峡,黄河之水在白马津处分流,这些壮丽景色反而引发了他对过往征战岁月的回忆,心中充满豪情,但又因现实的残酷而倍感伤神。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借景,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慨,展现了宋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