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全文

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

宋 · 苏辙
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
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
坐令颠老时奔走,窃比韩公愧未能。

拼音版原文

cuànzhúshēnshānyǒupéngwǎngháidànyǒuliǎngsānsēng

gòngyóuxièbiānchùchūzuìshàngcéng

wèijìnyuánzhōngyǐnshāoānzhēnchéng

zuòlìngdiānlǎoshíbēnzǒuqièhángōngkuìwèinéng

注释

窜逐:被放逐。
深山:偏远的山区。
友朋:朋友。
渤澥:渤海。
无边处:广阔的海域。
须弥:佛教中的世界中心山。
最上层:山顶。
俗缘:世俗的缘分。
真际:真理或佛法。
虚澄:心境清净。
颠老:年老体衰。
奔走:忙碌奔波。
韩公:指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愧未能:感到惭愧,未能做到。

翻译

被放逐到深山中没有朋友,来来往往只有两三个僧人相伴。
我们一起在无边的渤海畅游,还得互相扶持登上须弥山的最高峰。
世俗的缘分还未了结,终究还是要离去,逐渐理解了真理,心境自然变得清澈。
这样的生活让我老去时仍四处奔波,我私下里感到惭愧,无法像韩公那样从容不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诗中描述了诗人被贬谪到深山之中,与世隔绝,仅有的朋友只有两三个僧人相伴。他们一同游览广阔的渤澥(泛指大海),攀登至须弥山的最高峰,寓意超脱尘世,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诗人感叹还未完全摆脱世俗牵绊,对佛教真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仍能保持内心的澄明。他感慨自己年事已高,还在为俗务奔波,自愧不如韩公(韩愈)那样的修为。整首诗流露出诗人身处逆境中的孤独与追求,以及对超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