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祠
出处:《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唐 · 王维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
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
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
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
备知经济道,高卧陶唐时。
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
公吏奉纁组,安车去茅茨。
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
群公朝谒罢,冠剑下丹墀。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
或问理人术,但致还山词。
天书降北阙,赐帛归东菑。
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
孤帆万里外,淼漫将何之。
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祠。
杳冥沧洲上,荡漭无人知。
纬萧或卖药,出处安能期。
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
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
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
备知经济道,高卧陶唐时。
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
公吏奉纁组,安车去茅茨。
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
群公朝谒罢,冠剑下丹墀。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
或问理人术,但致还山词。
天书降北阙,赐帛归东菑。
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
孤帆万里外,淼漫将何之。
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祠。
杳冥沧洲上,荡漭无人知。
纬萧或卖药,出处安能期。
注释
少年客:年轻的游子。淮泗:古代地名,泛指淮河与泗水流域。
落魄:穷困失意。
下邳:古地名,在今江苏邳县一带。
燕赵:战国时期的两个国家,这里指北方地区。
临淄:古地名,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淄博。
山东诸侯国:战国时期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国家。
戴家礼:古代的礼仪学派,戴德、戴圣兄弟所传。
毛公诗:《毛诗》,毛亨、毛苌注解的《诗经》。
经济道: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方法。
陶唐:古代传说中的盛世,这里指隐逸的生活。
公吏:官府的小吏。
纁组:古代官员的礼服,这里代指官职。
茅茨:用茅草盖的屋子,形容简陋的住处。
苍龙阙:宫殿的代称,象征皇家的威严。
九门十二逵:形容宫殿的宏伟,九门指宫门众多,十二逵指道路宽敞。
冠剑:古代官员的服饰,冠代表地位,剑代表权力。
丹墀:宫殿前的台阶,通常涂成红色。
野鹤:比喻清高脱俗的人。
威凤:象征吉祥、威严的神鸟。
参差:不齐,这里形容威凤徒有其表。
理人术:治理百姓的方法。
还山词:归隐山林的诗文。
北阙:皇宫的北门,常指朝廷。
东菑:地名,可能指作者的故乡或居所。
都门:京都的大门。
海陵郡:古地名,今江苏泰州一带。
淮南祠:可能指淮南王的祠庙。
纬萧:卖草药的人,这里指隐士。
出处:出仕与退隐。
翻译
年轻时在淮泗一带游历,后来流落居住在下邳。四处游玩,前往燕赵之地,又经过临淄,结交豪杰。
山东的诸侯国,迎来送往,热闹非凡。
自从那时厌倦了游侠生活,便闭门读书,潜心学问。
深入理解戴家的礼仪,也广泛学习毛公的诗篇。
通晓治国之道,向往陶唐时期的隐逸生活。
圣明的君主诏告天下,贤人不应被遗漏。
官员们手持礼器,准备迎接你的到来,安车离开简陋的住所。
君王的宫殿如苍龙般雄伟,九门十二道道路宽阔。
群臣朝见完毕,脱下冠剑从丹墀台阶走下。
你像野鹤般自在,而那些威武的凤凰只空有其表。
有人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你却只留下归隐山林的辞章。
天子的诏书下达,赐予帛物,你返回了东菑。
在京都告别亲朋好友,行路的脚步日渐缓慢。
孤身一人的船行万里之外,茫茫大海将去往何处。
江边的海陵郡,云雾缭绕的淮南祠,遥远而神秘。
幽深的海边,广阔无人知晓的地方,你的心境难以捉摸。
或许会卖草药为生,人生的起落谁能预料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游子的生活和情感历程。开篇即以"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设置了游子漂泊的基调,随后通过"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表达了他广泛的交游和对各地风土的了解。"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则展示了他在不同国家之间往来的频繁生活。
诗人接着写道"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表明游子虽热衷于外界的交流,但也渴望有自己的宁静空间。接下来的"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和"备知经济道,高卧陶唐时"显示了游子的文化修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随后,诗人通过"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期待和对贤能之人的推崇。接着是"公吏奉纁组,安车去茅茨",描绘了一位官员的平静出行。
在接近尾声时,诗人写道"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和"群公朝谒罢,冠剑下丹墀",表现了对权力中心的描述和对朝廷活动的观察。"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则通过鸟类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与孤独。
诗人在结束时提到"或问理人术,但致还山词",似乎是在探讨一种生活哲学,同时也表明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天书降北阙,赐帛归东菑。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孤帆万里外,淼漫将何之"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通过游子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