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面五湖,碧动轩窗色
出处:《晚至圣恩寺宿四宜堂》
清 · 张冈
暮随白云至,山月尚未出。
言寻石门幽,谷口烟萝密。
欣逢采樵人,招我入禅室。
昙花空外香,石溜岩下急。
虚堂面五湖,碧动轩窗色。
浮生疲津梁,兹焉偶栖息。
闻钟寒不眠,风竹声萧瑟。
言寻石门幽,谷口烟萝密。
欣逢采樵人,招我入禅室。
昙花空外香,石溜岩下急。
虚堂面五湖,碧动轩窗色。
浮生疲津梁,兹焉偶栖息。
闻钟寒不眠,风竹声萧瑟。
鉴赏
这首清代张冈的《晚至圣恩寺宿四宜堂》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游历山间,随白云而至圣恩寺的情景。首句“暮随白云至”展现了诗人悠然的行踪,紧接着“山月尚未出”暗示时间尚早,环境静谧。步入山中,“言寻石门幽,谷口烟萝密”,诗人被深谷的幽静和藤萝的繁茂所吸引。
在寻找的过程中,诗人遇见了“采樵人”,被邀请进入“禅室”,感受到禅意与自然的和谐。“昙花空外香,石溜岩下急”两句,通过昙花的香气和山石间流水的潺潺声,进一步渲染了禅院的宁静与清新。诗人身处“虚堂面五湖,碧动轩窗色”,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浮生疲津梁,兹焉偶栖息”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疲惫,此刻在寺中得以暂时休憩。然而,“闻钟寒不眠,风竹声萧瑟”又透露出诗人听到寺庙钟声和风吹竹叶的声音后,内心并未完全平静,反而因寒冷和萧瑟的氛围而难以入眠,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思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夜晚景色,以及诗人在此处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和对生活哲理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