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衷一寸丹,载拜书之笏
秋官方用权,暑气扫七月。
四牡复何之,时当奉天罚。
黄纸下青冥,钦哉惟帝曰。
罪毋脱秦黥,法勿加楚刖。
三覆五覆间,务使事情核。
宸衷一寸丹,载拜书之笏。
年来民俗漓,肯长其告讦。
年来吏事冗,肯听其唐突。
持此直如弦,何人行请谒。
持此平如衡,何人得乾没。
莫将五德凤,拟以独击鹘。
笔端有造化,还解肉冤骨。
山川几经历,岁月去飘忽。
簿书盈几席,肯作尘劳咄。
夜分灯火孤,清兴谅难汩。
检点纪行篇,浮踪遍吴越。
归朝拟何时,欲及众芳歇。
民物哀矜余,转觉心如龁。
好为万言书,伏奏苍龙阙。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孟春的《送王伯安南都审刑》描绘了秋天风雨交加的场景,寓含深意。首句“秋雨弥天来,秋风动地发”展现了秋季的肃杀气氛,同时也象征着审刑的严肃和重要性。接下来,“秋官方用权,暑气扫七月”暗示了公正执法,如同秋风扫除暑热,清除不正之气。
诗人表达了对王伯安出仕审刑职务的敬意,强调了公正无私的原则:“四牡复何之,时当奉天罚。”“黄纸下青冥,钦哉惟帝曰”则象征着皇命下达,要求公正无私,不得有丝毫偏私。诗人进一步指出,应严格核查事实,确保判决公正:“三覆五覆间,务使事情核。”
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也体现在诗中:“年来民俗漓,肯长其告讦;年来吏事冗,肯听其唐突。”他希望王伯安能坚守公正,不受请托与欺诈。“持此直如弦,何人行请谒;持此平如衡,何人得乾没”表达了对公正无私的期待。
结尾部分,诗人以“莫将五德凤,拟以独击鹘”比喻王伯安不应被孤立行事,而应借助集体智慧。他还寄语王伯安,即使面对繁重的政务和个人孤独,仍要坚持正义:“簿书盈几席,肯作尘劳咄;夜分灯火孤,清兴谅难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王伯安早日完成使命,回归朝廷的期盼,并表示自己也将上书陈情,共同维护公正。
整首诗通过秋雨、秋风等自然景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公正审判的期望,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道德关怀和对公正法治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