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高卑皆自取,孺子得予怀全文

高卑皆自取,孺子得予怀

出处:《杂兴简同志
明 · 邹元标
大道茫茫尔,孝友是根荄。
利欲戕贼之,正路成蒿莱。
濯足沧浪水,轩举泰山隈。
高卑皆自取,孺子得予怀
人生多陷溺,平旦良心开。
良心虽几希,达之贯三才。

鉴赏

这首诗《杂兴简同志(其二)》由明代诗人邹元标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人性、道德与社会的关系。

首句“大道茫茫尔,孝友是根荄”开篇即揭示了道德与人性的根本性,将孝顺和友爱比作道德的根基,指出在复杂的人世间,这些基本的美德是引导人们走向正确道路的基石。

接着,“利欲戕贼之,正路成蒿莱”则揭示了在追求私利与欲望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偏离正道,使原本正确的路径变得荒芜,比喻为长满野草的荒地,形象地描绘了道德沦丧的景象。

“濯足沧浪水,轩举泰山隈”两句,以“濯足沧浪水”象征洗涤心灵,去除私欲,以“轩举泰山隈”比喻提升道德境界,达到崇高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通过自我净化达到高尚境界的愿望。

“高卑皆自取,孺子得予怀”则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无论是高尚还是低俗,都是由个人决定的。同时,以“孺子”比喻初学者或年轻人,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和教导。

“人生多陷溺,平旦良心开”指出人生的道路充满诱惑与挑战,但只要保持清晨时分的清明心性,就能避免陷入困境,保持内心的纯净。

最后,“良心虽几希,达之贯三才”总结全诗,强调了良心虽微小,却能贯穿天地人三界,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呼吁,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期许。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道德感召力,展现了诗人对人性、道德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