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嗟尔更无兄弟,自叹予应绝子孙
出处:《哭子十首 其六》
唐 · 元稹
深嗟尔更无兄弟,自叹予应绝子孙。
寂寞讲堂基址在,何人车马入高门。
寂寞讲堂基址在,何人车马入高门。
注释
深嗟:深深地叹息。尔:你。
更无:再没有。
兄弟:同胞兄弟。
自叹:自我感叹。
予:我。
应绝:恐怕要断绝。
子孙:后代。
寂寞:孤寂,冷清。
讲堂:指学舍或者讲学的地方。
基址:基础,地基,这里引申为遗址。
在:存在。
何人:什么人。
车马:代指访问者,客人。
入:进入。
高门:指显贵人家的门第,这里指讲堂的大门。
翻译
深深叹息你没有兄弟相依,自己感叹我或许也将断了后代。讲堂孤寂地基犹存,又有谁的车马会驶入这高高的门庭呢?
鉴赏
这四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哭子十首》之六,反映了诗人因丧子而产生的深切哀痛和对未来无望的悲观情绪。
“深嗟尔更无兄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再也没有兄弟可以依靠的深深叹息。这种感情的流露,是因为在古代中国,家族和血缘关系非常重要,没有兄弟姊妹的孤独感是难以忍受的。
“自叹予应绝子孙”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后代断绝的绝望。这里的“自叹”意味着诗人内心的自言自语,而“予应绝子孙”则是他对于自己将要断子绝孙命运的一种无奈和悲哀。
“寂寞讲堂基址在”一句,通过描绘空旷的学堂场景,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讲堂是学习和交流的地方,本应热闹非凡,但现在却变得冷清,只剩下空壳,显示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情形。
“何人车马入高门”这句则通过反问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寂寞与无望。高门通常象征着显赫和繁华,但现在却无人车马穿梭,这种反差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整体来看,这四句诗通过对兄弟、子孙、讲堂、家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深刻的哀思和绝望的情感,是元稹在丧子之后,对于生命无常和个人命运无力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