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寒云外阙,木落月中园
出处:《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其六》
唐 · 雍陶
圣代少封事,闲居方屏喧。
漏寒云外阙,木落月中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无人见清景,林下自开尊。
漏寒云外阙,木落月中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无人见清景,林下自开尊。
注释
圣代:圣明的时代。封事:朝廷的文书事务。
屏喧:避开喧闹。
漏寒:寒冷的夜漏(古代计时器)。
云外阙:宫阙之上,代指皇宫。
木落:树叶落下。
山鸟:山中的鸟儿。
水萤:萤火虫。
清景:清幽的景色。
开尊:打开酒樽,饮酒。
翻译
在圣明的时代,很少有文书事务,我闲居在家,避开喧嚣。寒冷的夜晚,月光洒在宫阙之外,落叶飘落在月下的庭院。
山鸟栖息在屋檐的树枝上,水萤在洞门前飞舞。
这里没有人欣赏这清幽的景色,我独自在林下举杯畅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情景。"圣代少封事,闲居方屏喧"表明诗人在一个盛世里不追求功名,而是选择了隐逸的生活,享受着四周宁静而又略显喧哗的声音。"漏寒云外阙,木落月中园"则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写,展现出诗人所处之地的清冷与孤寂,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月光下的朦胧美感。
"山鸟宿檐树,水萆流洞门"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自然界的宁静夜晚,山间的小鸟栖息在屋檐下,而水中的萤火虫则在洞穴中自由穿梭。这些细节丰富了诗歌的情感氛围,也增添了一份野趣和神秘。
"无人见清景,林下自开尊"表达了诗人独享这份美好,不需要他人的共鸣或认同,只是自己在林间的小路上悠然自得。最后一句"林下自开尊"也许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和尊贵,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流,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种生活中获得的心灵宁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