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秀色参天起,子云文章摩玉垒。
关右衣冠从古名,伯起光华擅杨氏。
后来气象几寂寥,今日西州闻学士。
吁雄述作拟圣人,蹭蹬三朝官不徙。
震虽有时无雄文,而又晚龄才得仕。
岂知学士丁妙年,一日青云趋万里。
高才大笔驱古今,奄有震雄兼二美。
布衣平昔抱经纶,浩荡著书穷日晷。
幽居独占无为山,因以名编仍号子。
凿开元气争化工,剔出微情泣山鬼。
先儒浮妄遭芟锄,直与六经相表里。
青衫冗掾错致身,四十摩肩杂胥史。
日趋官府旧学荒,已分清流将绝齿。
前时辄辱授此编,如以咸韶震聋耳。
夜侵灯烛昼废餐,若涉江河徐见涘。
乃知无为非不为,道化自行而已矣。
立朝本此足有施,尧舜吾君那出是。
天球岂合藏穷家,再拜持编复斋几。
拼音版原文
蜀山秀色参天起,子云文章摩玉垒。
关右衣冠从古名,伯起光华擅杨氏。
后来气象几寂寥,今日西州闻学士。
吁雄述作拟圣人,蹭蹬三朝官不徙。
震虽有时无雄文,而又晚龄才得仕。
岂知学士丁妙年,一日青云趋万里。
高才大笔驱古今,奄有震雄兼二美。
布衣平昔抱经纶,浩荡著书穷日晷。
幽居独占无为山,因以名编仍号子。
凿开元气争化工,剔出微情泣山鬼。
先儒浮妄遭芟锄,直与六经相表里。
青衫冗掾错致身,四十摩肩杂胥史。
日趋官府旧学荒,已分清流将绝齿。
前时辄辱授此编,如以咸韶震聋耳。
夜侵灯烛昼废餐,若涉江河徐见涘。
乃知无为非不为,道化自行而已矣。
立朝本此足有施,尧舜吾君那出是。
天球岂合藏穷家,再拜持编复斋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对杨学士无为编的赞美之作。首句描绘蜀中山川之美,引出杨子云(扬雄)的文学才华,暗示杨学士的文采如同蜀山般峻峭。接着提到关右地区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杨学士的光芒尤为显著。
诗中感慨杨学士的才学在后世显得有些寂寞,但在今日西州又重新被学识所瞩目。诗人赞扬杨学士的文章雄浑,堪比圣人,尽管仕途坎坷,但他的创作才华始终未减。然后,诗人将杨学士与丁妙年相比,后者年纪轻轻就飞黄腾达,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杨学士不仅才情出众,且勤奋好学,著作丰富,犹如古代的震雄和无为二者的完美结合。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经历并不顺利,从布衣到冗员,学术研究却日益深厚。诗人感叹学士在繁忙的官府生活中,依然坚持学问,犹如江河行进,虽缓慢但坚定。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收到杨学士的编著深感荣幸,如聆咸韶般震撼心灵。他认识到"无为"并非消极,而是顺应自然之道,强调杨学士的学术成就足以影响朝廷,希望君主能效仿尧舜,重视并重用像杨学士这样的贤才。诗人以天球比喻杨学士的才华不应被埋没,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并再次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