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后世利名心太躁,古人高尚未应弹全文

后世利名心太躁,古人高尚未应弹

出处:《洗耳池
明 · 梁以壮
空濛到此肃衣冠,岂有时非道援难。
却向流泉甘自老,不知洗耳竟何欢。
一边清影无牛饮,三月幽光见雀团。
后世利名心太躁,古人高尚未应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洗耳池的静谧与深邃,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的心态,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空濛到此肃衣冠”,描绘了洗耳池周围环境的空灵与清寂,仿佛能洗涤心灵的尘埃,让人不由自主地整理衣冠,以示尊重与敬畏。接着,“岂有时非道援难”一句,借问世间是非与援助的困难,引出对道德与真理的追求,暗示了洗耳池不仅是洗涤身体之所,更是心灵净化之地。

“却向流泉甘自老,不知洗耳竟何欢。”这两句将洗耳池与自然界的流泉相联系,流泉潺潺,自得其乐,而洗耳池的水则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洗涤心灵的那一刻。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非外在的欢乐。

“一边清影无牛饮,三月幽光见雀团。”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洗耳池的静美与和谐。池边的倒影清晰而纯净,没有世俗的喧嚣;三月的月光下,一群小鸟聚集,它们或许在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也或许在寻找食物,但无论是何种状态,都显得那么和谐与自在。

最后,“后世利名心太躁,古人高尚未应弹。”诗人通过对比古今,指出现代社会人们过于追求名利,心态浮躁,而古人那种高尚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是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反思的。这句话既是对古人高尚情操的赞美,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警醒,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与名利的同时,不应忘记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洗耳池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古今人物心态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内心平静的向往,以及对高尚情操的赞美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