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全文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出处:《山亭避暑
宋 · 真山民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拼音版原文

àiqīngfēngdīngníngxiàlián

jiēshǔrényàoyán

zhúshuǐqiānqǐngsōngshēngfēngyán

zhōngyǒuyōuzhìduōwèishānglián

注释

怕碍:担心影响。
清风:凉爽的风。
丁宁:叮嘱。
莫:不要。
皆宜:都适宜。
避暑:避热。
趋炎:向往炎热。
竹色:竹子的颜色。
水千顷:大片的水面。
松声:松树的声音。
风四檐:风声环绕四面屋檐。
幽致:幽深的情趣。
多取:尽情享受。
伤廉:损害廉洁。

翻译

担心妨碍清风进入,叮嘱不要放下窗帘。
无论是地面还是环境都适宜避暑,人们却自然向往炎热。
大片的竹林倒映在水中,松树的声音回荡在四周的屋檐。
这里隐藏着幽深的情趣,尽情享受并不算奢侈。

鉴赏

这首诗名为《山亭避暑》,作者是宋代的真山民。诗中描绘了山亭环境的清凉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避暑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首句“怕碍清风入”写出了对清风的珍视,暗示山亭设计得通透,不阻隔自然的气息。次句“丁宁莫下帘”进一步强调了保持通风的重要性,让凉爽的空气得以自由流动。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则点明了山亭选址的适宜,不仅因为地理环境凉爽,更因为人们内心对炎热的逃避。接下来两句“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通过描绘广阔的竹林和潺潺流水,以及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响,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最后两句“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赞赏,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自然之美,并不会损害品行的廉洁。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夏日避暑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