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向故都求益友,归时敢作去时看
出处:《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纷纷肉食笑儒冠,赖有吾徒耐岁寒。
心远要期来哲共,眼高不受俗书瞒。
樽前笑语窥胸次,灯下工夫见笔端。
好向故都求益友,归时敢作去时看。
心远要期来哲共,眼高不受俗书瞒。
樽前笑语窥胸次,灯下工夫见笔端。
好向故都求益友,归时敢作去时看。
注释
肉食:指有权势的人。儒冠:读书人的帽子,借指读书人。
耐岁寒:能忍受艰难困苦。
心远:志向远大。
哲共:与贤明的人共事。
俗书:世俗的书籍,指不切实际的学问。
胸次:内心深处。
笔端:笔下,指写作或书法。
故都:旧都,这里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益友:有益的朋友,指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翻译
权贵们得意地嘲笑读书人,还好有我们这类人能忍受严寒。我们心中追求的是与贤者共事,眼界高远,不被世俗书籍所欺骗。
酒席间谈笑中显露出内心世界,灯光下笔尖流露出勤奋的功夫。
希望能到旧都寻找更多的良师益友,回来时的自己会比离开时更优秀。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其二)》。通过这短暂的八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纷纷肉食笑儒冠,赖有吾徒耐岁寒。”这里,“儒冠”指的是读书人,诗人通过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享受的淡然,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对知识追求的坚守。
“心远要期来哲共,眼高不受俗书瞒。”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高标准和远大的志向,不愿意被世俗的东西所蒙蔽。
“樽前笑语窥胸次,灯下工夫见笔端。”这里,“樽前”、“灯下”描绘了一种安静而专注的读书写字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对学问的执着和对知识积累的重视。
“好向故都求益友,归时敢作去时看。”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朋友的渴望,以及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岁月中有所成就,不负当初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