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湖坌至人相登,万众崩腾遭踏杀
出处:《西湖竞渡游人有蹂践之厄》
宋 · 高斯得
杭州城西二月八,湖上处处笙歌发。
行都士女出如云,骅骝塞路车联辖。
龙舟竞渡数千艘,红旗绿棹纷相戛。
有似昆明水战时,石鲸秋风动鳞甲。
抽钗脱钏解佩环,匝岸游人争赏设。
平章家住葛山下,丽服明妆四罗列。
唤船催入里湖来,金钱百万标竿揭。
倾湖坌至人相登,万众崩腾遭踏杀。
府门一旦尸如山,生者呻吟肱髀折。
西湖自是天下景,何况遨头古今压。
一时死者何足道,且得嘉话传千叶。
谏官御史门下士,九重天高谁敢说。
溪翁聊尔作歌谣,谨勿传抄取黥刖。
行都士女出如云,骅骝塞路车联辖。
龙舟竞渡数千艘,红旗绿棹纷相戛。
有似昆明水战时,石鲸秋风动鳞甲。
抽钗脱钏解佩环,匝岸游人争赏设。
平章家住葛山下,丽服明妆四罗列。
唤船催入里湖来,金钱百万标竿揭。
倾湖坌至人相登,万众崩腾遭踏杀。
府门一旦尸如山,生者呻吟肱髀折。
西湖自是天下景,何况遨头古今压。
一时死者何足道,且得嘉话传千叶。
谏官御史门下士,九重天高谁敢说。
溪翁聊尔作歌谣,谨勿传抄取黥刖。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笙歌:音乐和歌声。行都:指当时的首都。
骅骝:骏马。
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舟船。
昆明:地名,此处比喻。
石鲸:比喻装饰精美的船只。
金钱百万:豪赌的金额。
标竿:竞标时的标志物。
崩腾:形容人群混乱。
府门:官府大门。
遨头:古代官员,负责娱乐活动。
九重天:指皇宫深处。
黥刖:古代刑罚,此处指因言论获罪。
翻译
在杭州城西的二月八日,湖面上处处飘荡着笙歌。京城的男女如同云般涌出,骏马塞满了道路,车辆相连不断。
龙舟竞赛的船只多达数千艘,红旗绿桨相互碰撞发出声响。
这景象仿佛昆明湖上的水战,石鲸在秋风中颤动着鱼鳞。
女子们拔下钗钏,解开佩环,岸边的游客争相观赏。
平章大人住在葛山脚下,穿着华丽的衣服,打扮得光彩照人。
他们呼唤船只进入里湖,豪赌百万金钱以竞标旗杆。
湖边的人群如潮水般涌来,争先恐后,导致踩踏事故。
府门前瞬间尸横遍野,活下来的人哀号,骨折断臂。
西湖本就是天下美景,更何况是古今最盛的游乐活动。
一时的死伤又算得了什么,重要的是留下佳话流传千年。
谏官和御史们的言论,九重天高,又有谁能直言。
老溪翁姑且作此歌谣,恳请大家不要抄录,以免遭受惩罚。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高斯得的《西湖竞渡游人有蹂践之厄》描绘了杭州城西二月八日西湖竞渡的热闹场景。诗中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赛船活动的盛况,龙舟竞渡,红旗绿棹,如同昆明水战般壮观。然而,随着游人如织,人群拥挤,竞渡变成了灾难,导致“府门一旦尸如山”,场面惨烈,生者受伤严重。
诗人对这一事件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指出即使西湖美景举世闻名,若管理不当,也会酿成悲剧。他以讽刺的口吻提到,即使有死者,也无人敢向上级谏言,因为“九重天高谁敢说”。最后,诗人以溪翁的身份,以歌谣形式记录此事,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传播,以免遭受惩罚。
这首诗既展示了西湖的繁华与热闹,又揭示了社会秩序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