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思吾道长城在,常喜斯民命脉留
出处:《杨侍郎 其二》
宋 · 项安世
漕河水入汉江流,逆浪吹邻上比州。
为送新篇归岘首,亦知旧荫满沙头。
每思吾道长城在,常喜斯民命脉留。
圣宋卜年周十倍,须公同住八千秋。
为送新篇归岘首,亦知旧荫满沙头。
每思吾道长城在,常喜斯民命脉留。
圣宋卜年周十倍,须公同住八千秋。
注释
漕河:古代运河名。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
逆浪:逆着水流的波浪。
比州:古代地名,可能指湖北的荆州一带。
岘首:地名,位于湖北襄阳附近。
旧荫:过去的庇护或恩泽。
沙头:河边沙滩。
吾道:我所遵循的道理或信念。
长城:比喻坚固的防御或持久的力量。
斯民:这里的人民。
圣宋:对宋朝的尊称,强调其神圣性。
卜年:预测寿命或国运。
八千秋:极言时间长久,象征永恒。
翻译
漕河之水汇入汉江,逆流而上的波涛吹向邻近的比州。为了送新的诗篇回到岘首,也深知那里的旧日荫庇仍洒满沙洲。
每当想到我所坚守的道义如同长城永存,心中欢喜民众的生命线得以保留。
圣明的宋朝预测寿命长达十倍于前,期盼您能与我们共享这八千年的好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杨侍郎(其二)》。诗中描述了漕河水汇入汉江的壮丽景象,以及逆浪翻涌的情景,暗示着杨侍郎的影响力如同水流般深远。诗人借此表达对杨侍郎的新篇章寄予厚望,认为他的智慧和德行犹如岘首的荫庇,长久地照拂着百姓。诗人感慨万分,认为在杨侍郎的引领下,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得以维系,圣明的宋朝国运将会更加昌盛,期望杨侍郎能长寿,与国家共度八千春秋。整首诗赞美了杨侍郎的贡献和对国家的忠诚,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