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舟少驻洞庭下,尽洗都城尘土迹
舟舫逍遥宾从疏,谁识长沙李大夫。
十年持节使江吴,转入七闽将漕车。
道上狂贼未伏诛,少壮疮痍官吏逋。
公方疾驱布威德,朝廷发兵趣捕贼。
兵多贼少即日降,公独至今为失职。
白首飘然归故国,由来仕宦终无极。
借令得意任公卿,年迫桑榆心更惜。
昔时柴车一束书,今日朱门百口食。
大夫月奉三万钱,何必要涂争埶力。
野人结庵齐山傍,早岁曾为门下客。
不遗簪履惠相访,顾我青山唯四壁。
野人适自三湘来,布衣犹带湘山碧。
公舟少驻洞庭下,尽洗都城尘土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李大夫在官场的起伏与归隐后的宁静生活,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首句“秋潮夜落江为墟”,以秋夜潮水退去,江面一片荒凉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预示着李大夫即将离开官场,回归平静的生活。接下来,“青溪茁茁生菰蒲”描绘了回归后自然环境的生机勃勃,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李大夫内心的释然与满足。
“舟舫逍遥宾从疏”一句,通过舟行的自由与随性,以及宾客稀少的情景,表现了李大夫归隐后的闲适与淡泊。紧接着,“谁识长沙李大夫”一句,既是对李大夫身份的肯定,也暗含了对他在官场经历的感慨。
“十年持节使江吴,转入七闽将漕车”两句,简述了李大夫在官场的辛勤付出与贡献,同时也透露出他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道上狂贼未伏诛,少壮疮痍官吏逋”则揭示了官场的复杂与险恶,以及李大夫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公方疾驱布威德,朝廷发兵趣捕贼”至“公独至今为失职”几句,描述了李大夫在官场的努力与牺牲,以及最终未能达到理想目标的遗憾。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反思与感慨。
“白首飘然归故国,由来仕宦终无极”表达了李大夫对官场生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满足。接下来,“借令得意任公卿,年迫桑榆心更惜”则进一步展现了李大夫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昔时柴车一束书,今日朱门百口食”通过对比昔日的简朴与今日的奢华,反映了李大夫对物质生活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精神世界的重视。最后,“大夫月奉三万钱,何必要涂争埶力”一句,表达了李大夫对权力与财富的淡漠,以及对真正幸福生活的渴望。
“野人结庵齐山傍,早岁曾为门下客”至“公舟少驻洞庭下,尽洗都城尘土迹”几句,描绘了李大夫归隐后的宁静生活,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大夫官场生涯与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诗人沈辽以细腻的笔触,将李大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