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披芳草外,冷落小亭南
出处:《过献孟池亭采菊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瓣瓣分虫口,黄黄味最甘。
离披芳草外,冷落小亭南。
蒂弱多萦石,茎长或过潭。
野间怜苦薏,采亦满花篮。
离披芳草外,冷落小亭南。
蒂弱多萦石,茎长或过潭。
野间怜苦薏,采亦满花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孟池亭旁采摘菊花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菊花的形态与品质,以及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首句“瓣瓣分虫口,黄黄味最甘”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菊花花瓣细小如虫口,而黄色的花瓣则蕴含着最甘甜的味道,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下来,“离披芳草外,冷落小亭南”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菊花生长于芳草之外,显得格外冷清,与小亭南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高的氛围。
“蒂弱多萦石,茎长或过潭”进一步描述了菊花的生长环境,弱小的花蒂缠绕在石头上,长长的茎可能越过潭水,表现了菊花坚韧的生命力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最后,“野间怜苦薏,采亦满花篮”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即使是在野外,也要满载而归,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即使在艰苦环境中,也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寻找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