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出处:《学阮公体三首 其三》
唐 · 刘禹锡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注释
昔贤:过去的贤人。使气:凭意气行事。
忧国:忧虑国家。
谋身:顾及个人安危。
目览:目光远大。
千载事:千年历史。
心交:内心交流。
上古人:古代圣贤。
侯门:豪门贵族。
仁义:仁爱与道义。
灵台:内心深处。
苦辛:艰辛。
不学:如果不学习。
腰如磬:形容贫穷,腰间无物。
徒使:白白地让。
甑生尘:形容生活贫困,连炊具都积满灰尘。
翻译
过去的贤人多凭意气行事,他们忧虑国家而不顾个人安危。他们目光远大,审视千年历史,内心与古代圣贤交流。
豪门贵族中也有仁义之风,但内心的修炼往往充满艰辛。
如果不努力学习,只会空有腰间悬磬的外表,最终只会让生活变得贫困无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学阮公体三首(其三)》。从这短小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历史沉思和对古贤仁者的怀念。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这两句表达了古代贤能之士关心国家大事而忽略个人的态度,他们的心力都放在如何匡扶时政、救济苍生上,而非个人私利。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诗人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对过去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仿佛与那些活跃在史册上的先贤建立起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境况:豪门之中不乏仁义之士,他们的智慧如同古代祭祀用的灵台一样,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砺,充满了艰难与汗水。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个人修养和品德的追求。不像那些只知享乐、身材丰满如同古时的计量器具“磬”的人,而是让自己的生活简单朴实,如同不再被使用而积累尘土的古老炊具“甑”。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历史责任和社会关怀的一系列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