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
出处:《题山寺僧房》
唐 · 岑参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
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
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
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
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
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窗影:窗户投射出的影子。摇:晃动。
群木:周围的树木。
墙阴:墙边的阴影。
载:仿佛承托。
野炉:野外的炉子。
风自爇:风自然使之燃烧。
山碓:山中的水碓,一种利用水流力量舂米的设备。
水能舂:水流自行驱动舂米。
勤学:勤奋学习。
翻知误:反而认识到错误。
为官:担任官职。
好欲慵:更愿意慵懒。
高僧:修行高深的和尚。
暝不见:天黑后就看不见了。
月出:月亮升起。
但闻钟:只听到钟声。
翻译
窗户的影子摇动着周围的树木,墙边的阴影仿佛承载着一座山峰。野外的炉火随风自然燃烧,山中的水碓无需人力就能舂米。
勤奋学习反而发现自己有所谬误,做了官却渴望闲适不愿劳碌。
高僧在黄昏后便隐而不见,月亮升起时只能听到悠远的钟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寺庙景象。"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两句通过对光线和树木、墙壁与山峰关系的刻画,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孤独感的空间氛围。诗人似乎在通过这静谧的环境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两句则描写了寺庙内日常生活的一角,展示了僧人们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存之道。"勤学翻知误,為官好欲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学习的态度,以及对为官做事的看法,显示出一种追求真理与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
最后两句"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则是对寺庙中高僧修行生活的一种描绘。诗人通过未能见到高僧,但听到夜晚寺院钟声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心灵导师的敬仰,以及在夜深人静之时,那钟声所带来的宁静与安详。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中寺庙的自然美景,更通过诗人的内心活动和生活片段,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