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今公奋然力追救,大署中字为斋名全文

今公奋然力追救,大署中字为斋名

出处:《通判国博中斋诗
宋 · 强至
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
古之圣贤一用中,政刑礼乐万事平。
于戏后世中道丧,政分宽猛刑重轻。
礼非俭陋则奢僭,乐不专一须锵铿。
其间万事亦颇僻,或过不及谁与绳。
今公奋然力追救,大署中字为斋名
谓中之迹不可见,粲焉其道存六经。
尚书洪范有皇极,春秋王道为权衡。
在易之爻贵二五,于诗无邪义甚明。
子思著篇究根柢,王通命说垂仪刑。
夜探群书味中理,鸡鸣而作还奉行。
出处语默皆时中,措诸万事无侧倾。
有时宾至相与乐,咏歌亦作中和声。
檐前竹树有中色,四序不改长青青。
公今一州贰守政,千里犹变中庸氓。
异时朝廷赞天子,扩之四海中道成。
至得摄齐升公斋,一听中论退服膺。

拼音版原文

tiānxiàzhōngwèiběntiānzhōngnéngshēng

zhīshèngxiányòngzhōngzhèngxíngwànshìpíng

hòushìzhōngdàosàngzhèngfēnkuānměngxíngzhòngqīng

fēijiǎnlòushējiànzhuānqiāngkēng

jiānwànshìhuòguòshuíshéng

jīngōngfènránzhuījiùshǔzhōngwèizhāimíng

wèizhōngzhījiàncànyāndàocúnliùjīng

shàngshūhóngfànyǒuhuángchūnqiūwángdàowèiquánhéng

zàizhīyáoguìèrshīxiéshènmíng

zhùpiānjiūgēnwángtōngmìngshuōchuíxíng

tànqúnshūwèizhōngmíngérzuòháifèngxíng

chūchùjiēshízhōngcuòzhūwànshìqīng

yǒushíbīnzhìxiāngyǒngzuòzhōngshēng

yánqiánzhúshùyǒuzhōnggǎichángqīngqīng

gōngjīnzhōuèrshǒuzhèngqiānyóubiànzhōngyōngméng

shícháotíngzàntiānkuòzhīhǎizhōngdàochéng

zhìshèshēnggōngzhāitīngzhōnglùn退tuìyīng

注释

中:中庸之道,指适度、平衡。
大本:根本,基础。
皇极:古代帝王的最高道德准则。
权衡:衡量标准,平衡。
二五:易经中象征阴阳调和的数字。
子思:孔子的孙子,儒家学者。
摄齐:整理衣冠,表示庄重。
服膺:衷心信服。

翻译

世间以中庸为根本,天地因中正而自我生成。
古代圣贤运用中庸之道,政令刑法礼乐皆得平衡。
唉,后世中庸之道丧失,政令忽宽忽严,刑法轻重不一。
礼仪若非节俭简朴就走向奢侈僭越,音乐若不专一则杂乱无章。
世间事务多偏颇,要么过头要么不足,无人能规范。
如今您奋力恢复中庸之道,将中字大书斋名。
您认为中庸之道虽无形可见,却深藏在六经之中。
尚书《洪范》中有皇极理念,春秋之道是衡量标准。
易经中的爻位崇尚二与五,诗经中无邪的主题清晰。
子思撰写篇章探究根本,王通的学说成为准则。
夜晚研读群书品味中庸之理,黎明即起践行。
您的言行举止都符合时宜,处理万事公正无私。
有时宾客来访,一同欢歌,歌声和谐中正。
屋檐前的竹树显现出中庸之色,四季常青。
您现在治理一州,即使千里之外也力求遵循中庸之道。
将来朝廷赞许您,您的理念将推广至四海,中庸之道得以实现。
直至您晋升公职,主持公斋,倾听中庸之论,人们都会心悦诚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的《通判国博中斋诗》,通过对"中"这一儒家核心理念的深入探讨,赞扬了主人公以"中庸之道"治理政务的决心和实践。诗中提到,"中"是天地自然法则,也是古代圣贤治理国家的基础,强调政刑礼乐需平衡适度。诗人批评了后世偏离中道的现象,指出礼制过于俭陋或奢侈,音乐缺乏统一和谐。主人公取"中"为斋名,表明他追求的是儒家经典中的中正之道,如《尚书》的"皇极",《春秋》的"王道",《易经》的"二五"之数,《诗经》的"无邪"。主人公不仅在读书、言行上保持中庸,还通过与宾客共乐,传播中和之声,以及在政务上影响百姓,体现了"中庸"的执政理念。最后,诗人期待主人公的政绩能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乃至天下,实现中道的全面成功。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展现了对儒家伦理的崇尚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