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张籍同官舍,倘问山林衰病者
出处:《又次国学生朱士坚游武夷韵》
元末明初 · 蓝仁
春风吹船泛中流,千岩万壑开沧洲。
空林湿翠散晴旭,绝顶爽气生清秋。
皇华咨访成幽趣,水木苍苍远参互。
鸥起如惊使节来,猿啼似怨山人去。
隐屏峰下平林路,渔父坛边文杏树。
草生书带不多春,空与山麋野鹿邻。
杖藜或可共避世,拂衣谁许是知津。
羽人稀少云边住,回首人间障尘雾。
半夜松声远浦潮,终朝岚气前峰雨。
金鸡啼月响仙机,四海秋风岂不知。
乘槎径欲问织女,杼轴常空终自疑。
灵芝仙草迷荒麓,尽日盈襜采新绿。
兴尽重寻洞口回,诗成尚忆山中宿。
清溪从此别渔樵,六翮仍看上九霄。
归朝应傍薇花立,在野难歌桂树招。
故人张籍同官舍,倘问山林衰病者。
食力非邀谷口名,灰心已入庐山社。
空林湿翠散晴旭,绝顶爽气生清秋。
皇华咨访成幽趣,水木苍苍远参互。
鸥起如惊使节来,猿啼似怨山人去。
隐屏峰下平林路,渔父坛边文杏树。
草生书带不多春,空与山麋野鹿邻。
杖藜或可共避世,拂衣谁许是知津。
羽人稀少云边住,回首人间障尘雾。
半夜松声远浦潮,终朝岚气前峰雨。
金鸡啼月响仙机,四海秋风岂不知。
乘槎径欲问织女,杼轴常空终自疑。
灵芝仙草迷荒麓,尽日盈襜采新绿。
兴尽重寻洞口回,诗成尚忆山中宿。
清溪从此别渔樵,六翮仍看上九霄。
归朝应傍薇花立,在野难歌桂树招。
故人张籍同官舍,倘问山林衰病者。
食力非邀谷口名,灰心已入庐山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泛舟武夷山水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壮丽和自然的宁静。春风吹过江面,千岩万壑间展现出一片苍茫的水域,空林在阳光下翠色弥漫,山顶清风带来秋天般的凉爽。诗人寓公务于游历之中,感受到山水间的幽雅情趣,水木相映,鸥鸟飞翔,猿猴哀鸣,增添了山居的生动画面。
诗人行经隐屏峰下的小径,渔父坛旁的杏树,感叹时光匆匆,与山中的生灵为邻,却也流露出对尘世纷扰的避世之心。尽管向往羽人的隐逸生活,但诗人明白回归现实的责任,感叹人间尘雾遮蔽了视线。夜晚松涛与潮声交织,清晨山岚如雨,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
在武夷山中,诗人采集灵芝仙草,享受着隐居的乐趣,但心中仍有疑虑。离开渔樵生活,诗人期待着能像仙人般飞升,却又深知自己并非超脱之人。最后,诗人以薇花和桂树象征自己的归宿,既有对故友情谊的怀念,也有对自己仕途的感慨,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功名的淡泊。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