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夕风翻海,中天电烁金
出处:《又和魏秀才》
宋 · 刘攽
川原惟汉广,雷雨向春深。
望望三农事,悠悠一岁心。
月离初候毕,龙见亦推壬。
向夕风翻海,中天电烁金。
农占不骑晦,史例足书霖。
至治无饥穰,元和蔑旱涔。
迁鹦殊自喜,倦客独悲吟。
未必鱼生釜,聊因酒贳琴。
奋身从嫖姚,走马过雕阴。
辜负封侯骨,栖迟沔水浔。
望望三农事,悠悠一岁心。
月离初候毕,龙见亦推壬。
向夕风翻海,中天电烁金。
农占不骑晦,史例足书霖。
至治无饥穰,元和蔑旱涔。
迁鹦殊自喜,倦客独悲吟。
未必鱼生釜,聊因酒贳琴。
奋身从嫖姚,走马过雕阴。
辜负封侯骨,栖迟沔水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事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期盼与对时局的忧虑。首句“川原惟汉广,雷雨向春深”以广阔的川原和即将到来的春雷细雨,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来临,同时也暗示着农事的开始。接着,“望望三农事,悠悠一岁心”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一年收成的殷切期待。
“月离初候毕,龙见亦推壬”通过天文现象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规律。而“向夕风翻海,中天电烁金”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壮丽景象,海浪翻滚,电光闪烁,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也寓意着变化莫测的世事。
“农占不骑晦,史例足书霖”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预测,以及对雨水丰沛的渴望,这是农业社会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接下来的“至治无饥穰,元和蔑旱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无论丰年还是歉收,都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迁鹦殊自喜,倦客独悲吟”则通过动物与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对自然界的美好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又因个人的疲惫与忧愁而独自哀叹。最后,“未必鱼生釜,聊因酒贳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幽默感,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寻找一丝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农业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