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锋与醉墨,馀响若底颓
出处:《次韵和原甫登禅智寺上方院二首 其二》
宋 · 刘攽
夫子信与点,赐也敢望回。
遥知成春服,复此登春台。
一水近清浅,众峰远崔嵬。
林端白云暝,竹下清风来。
谷深莺徐啭,川迥雁仍哀。
宾至赋乐胥,觞行咏康哉。
词锋与醉墨,馀响若底颓。
何以喻珍奇,繁露将玉杯。
遥知成春服,复此登春台。
一水近清浅,众峰远崔嵬。
林端白云暝,竹下清风来。
谷深莺徐啭,川迥雁仍哀。
宾至赋乐胥,觞行咏康哉。
词锋与醉墨,馀响若底颓。
何以喻珍奇,繁露将玉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攽与友人一同登临禅智寺上方院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山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
首句“夫子信与点,赐也敢望回”引用孔子与颜回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此次登高之行的愉悦与轻松氛围。
“遥知成春服,复此登春台”描绘了春日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番美好体验。
“一水近清浅,众峰远崔嵬”通过对比近处清澈的小溪与远处高耸的山峰,营造出一种层次分明、视野开阔的壮丽景色。
“林端白云暝,竹下清风来”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宁静与清新,云雾缭绕,微风拂过竹林,带来一丝丝凉意,增添了诗境的生动与丰富性。
“谷深莺徐啭,川迥雁仍哀”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山谷中黄莺悠扬的歌声与河川上大雁哀鸣的场景,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蕴含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宾至赋乐胥,觞行咏康哉”描述了宾朋相聚,饮酒作乐,吟唱欢歌的场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词锋与醉墨,馀响若底颓”则赞美了诗人的文采与酒后的豪情,即使在欢声笑语之后,那份才情与激情依然如初,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何以喻珍奇,繁露将玉杯”以比喻的手法,将珍贵的自然美景比作繁星般的露珠与美玉制成的酒杯,形象地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欣赏,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