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维古修竹乡,君子世此居全文

维古修竹乡,君子世此居

出处:《寄题曹氏居竹
宋末元初 · 方回
维古修竹乡,君子世此居
厥壤既宜竹,种竹环其庐。
根不取马箠,笋不供盘蔬。
永保岁寒盟,子孙乐只且。
老夫何当曳长裾,一窥旌节旧门闾。
华亭岂羡扬州鹤,松江自足冯驩鱼。
田园伏腊颇有馀,竹中明灯夜读书。

拼音版原文

wéixiūzhúxiāngjūnshì

juérǎngzhúzhǒngzhúhuán

gēnchuísǔngòngpánshū

yǒngbǎosuìhánméngsūnzhīqiě

lǎodāngchángkuījīngjiéjiùmén

huátíngxiànyángzhōusōngjiāngfénghuān

tiányuányǒuzhúzhōngmíngdēngshū

注释

维古:古代。
修竹:高大的竹子。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厥壤:这里的土地。
宜:适宜。
环其庐:环绕他们的房屋。
马箠:马鞭。
盘蔬:盘中的蔬菜。
岁寒盟:寒冬中的约定。
乐只且:快乐自在。
曳长裾:穿着宽大的长袍。
旌节:官府的标志。
旧门闾:过去的官署。
华亭:地名,今上海松江区。
扬州鹤:传说中长寿的仙鹤。
冯驩鱼:典故,指悠闲的生活。
伏腊:古代的两个节日,伏日和腊日。
馀:剩余。
竹中明灯:竹林中的灯光。
读书:阅读书籍。

翻译

古老的竹乡,君子们在此居住。
这里的土壤适合竹子生长,他们环绕房屋种植。
竹根不作马鞭用,竹笋也不做菜肴。
永远保持对寒冬的忠诚,子孙们在这里快乐生活。
我何时能身着宽大长袍,再去拜访那过去的官署。
华亭并不羡慕扬州的白鹤,松江就有我满足的生活。
农闲时节,田园生活富足,夜晚在竹林中借灯光读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融入,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诗中“维古修竹乡,君子世此居”一句,直接点出了诗题的背景,是在一个历史悠久、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

接下来的“厥壤既宜竹,种竹环其庐”则是对这个环境进一步的刻画,说明这里土质适宜种植竹子,而且竹子已经成为这个地方的一部分,甚至连住宅都被竹林所环绕。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根不取马箠,笋不供盘蔬”则是在强调这个地方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他们不会过度开发利用竹林,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也能够适可而止,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

“永保岁寒盟,子孙乐只且”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祝愿,希望这种简单纯朴的生活能够代代相传,让后世的人们都能享受到这样一种宁静美好的生活。

紧接着,“老夫何当曳长裾,一窥旌节旧门闾”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未来的一种憧憬,希望自己也能像古人那样,有朝一日能够悠然自得地在这片竹林中漫步,感受历史的气息。

“华亭岂羡扬州鹤,松江自足冯驩鱼”则是在用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满足和愉悦,他并不羡慕那些名山大川,只愿意在自己的小园中享受简单的快乐。

最后,“田园伏腊颇有馀,竹中明灯夜读书”则是对夜晚生活的一种描写,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夜,诗人也能够在竹林之中点起灯光,静坐阅读,这又一次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画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隐居生活的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