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鼠必夜出,鸱鸮以暗鸣
出处:《西斋秋感二十首 其五》
宋末元初 · 方回
蛇鼠必夜出,鸱鸮以暗鸣。
有时亦不然,白昼或纵横。
风俗昔忠厚,文物当承平。
一夫负微慝,不逃清议评。
古道□□丧,时危惊乱兵。
奸黠逞所为,气骄货宝盈。
一有指与讥,祸患可立生。
儒士菜色面,仰天但吞声。
有时亦不然,白昼或纵横。
风俗昔忠厚,文物当承平。
一夫负微慝,不逃清议评。
古道□□丧,时危惊乱兵。
奸黠逞所为,气骄货宝盈。
一有指与讥,祸患可立生。
儒士菜色面,仰天但吞声。
注释
夜出:夜间活动。鸱鸮:猫头鹰。
不然:不是这样。
承平:太平时期。
微慝:小过错。
清议:公众舆论。
丧:丧失。
奸黠:狡猾。
货宝:财富。
指与讥:指责和批评。
菜色:形容面容憔悴。
吞声:沉默不语。
翻译
蛇鼠必定在夜晚出来活动,猫头鹰也发出低沉的叫声。这种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白天也可能横冲直撞。
过去的风俗淳朴忠诚,社会秩序安定繁荣。
一旦有人犯下小过错,舆论清议就不会放过他们。
古老的道德准则逐渐丧失,时局动荡,战乱频发。
狡猾的人趁机作恶,气焰嚣张,财富堆积。
一旦受到指责或批评,灾祸立刻就会降临。
文弱书生面容憔悴,只能仰望天空默默忍受。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社会乱象和个人内心世界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平和人性的复杂。
"蛇鼠必夜出,鸱鸮以暗鸣。有时亦不然,白昼或纵横。" 这几句表明了在黑暗中才会出现的一些不轨行为,在光天化日之下也能肆无忌惮地发生。这反映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
"风俗昔忠厚,文物当承平。" 这两句则是对过去风俗淳朴、文化昌盛时期的一种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上的美好时代的向往。
"一夫负微慝,不逃清议评。古道□□丧,时危惊乱兵。" 这里的“一夫”指的是有才能的人,而“微慝”则是微小的过失,但即使如此,也难以逃脱公众的批评。这两句表达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压力和无处遁形的困境。
接着,“古道”指的是传统的道德规范,"丧"则意味着失去了。"时危惊乱兵"则描述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和军事上的混乱。
"奸黠逞所为,气骄货宝盈。" 这里“奸黠”指的是那些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的人,而“逞所为”则是他们为非作歹的行径。“气骄货宝盈”则是这些人的傲慢和贪婪。
"一有指与讥,祸患可立生。" 这两句表达了社会上对于不轨行为的谴责和批评,一旦被人所指摘,便可能招致灾难。
最后,“儒士菜色面,仰天但吞声。” “儒士”指的是受过儒家教育的人,“菜色面”则是形容他们因贫困而面有菜色的样子。“仰天但吞声”则表达了他们在压力之下只能默默忍受,不敢发声。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乱象的深刻忧虑,以及个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