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琼楼架天末,翠葆丹旂互明灭
出处:《霞林樵隐歌为梁太学赋》
明 · 胡应麟
七闽孕奇秀,秀出壶公山。
壶公悬壶住绝顶,云霞万叠供朝飧。
玉宇琼楼架天末,翠葆丹旂互明灭。
高寒可望不可亲,一片晴光堕林樾。
林中大隐梁伯鸾,飞身直上凌崭岩。
苍精之龙不肯佩,却从杜甫歌长镵。
长镵朝持柄白木,伐木丁丁向空谷。
竦身乍可亲猿猱,跂足时堪友麋鹿。
峰回岫转兴不穷,壶公绝顶寻壶公。
高霞万叠餐不尽,担头五色纷葱茏。
荷担归来石床畔,两腋风生体轻健。
金茎底事月底寻,石髓无劳洞中玩。
君不见赤城之下吾所庐,霞标突兀千仞馀。
兴公丽赋久埋没,桃花流水空踟蹰。
又不见武夷之蹊君咫尺,霞幔为亭驻征跸。
天孙懒织云锦裳,邂逅梯仙竟谁识。
愿君大隐留人间,长林筑室三千年。
春来倘挟汝南费,一筇历探壶中天。
壶公悬壶住绝顶,云霞万叠供朝飧。
玉宇琼楼架天末,翠葆丹旂互明灭。
高寒可望不可亲,一片晴光堕林樾。
林中大隐梁伯鸾,飞身直上凌崭岩。
苍精之龙不肯佩,却从杜甫歌长镵。
长镵朝持柄白木,伐木丁丁向空谷。
竦身乍可亲猿猱,跂足时堪友麋鹿。
峰回岫转兴不穷,壶公绝顶寻壶公。
高霞万叠餐不尽,担头五色纷葱茏。
荷担归来石床畔,两腋风生体轻健。
金茎底事月底寻,石髓无劳洞中玩。
君不见赤城之下吾所庐,霞标突兀千仞馀。
兴公丽赋久埋没,桃花流水空踟蹰。
又不见武夷之蹊君咫尺,霞幔为亭驻征跸。
天孙懒织云锦裳,邂逅梯仙竟谁识。
愿君大隐留人间,长林筑室三千年。
春来倘挟汝南费,一筇历探壶中天。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创作,名为《霞林樵隐歌为梁太学赋》。诗中描绘了壶公山的奇秀景色与隐士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开篇即以“七闽孕奇秀,秀出壶公山”点明地点,壶公山的奇特秀丽跃然纸上。接着描述壶公山的绝顶之上,云霞万叠,犹如仙境,玉宇琼楼仿佛架于天边,翠葆丹旗在阳光下明灭闪烁。然而,这样的高寒之地虽可望而不可及,只能通过一片晴光映照在林间得以窥见。
随后,诗人引入了林中的大隐者——梁伯鸾,他身姿矫健,能够与猿猱为伴,与麋鹿为友,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由生活。峰回路转,景色无穷,壶公山的绝顶成为了探寻自然奥秘的圣地。
诗中还提到了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手持白木柄的长镵,伐木声声,与空谷相应。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士不仅身体轻健,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滋养。诗人还以赤城山和武夷山为例,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价值。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之情,希望他们能长久地留在人间,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同时,诗人也寄予了对隐士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期待他们能与南朝的费祎一样,共同探索壶中天的奥秘。
整首诗通过对壶公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隐士生活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