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穷犹不悔,政荷师友德
出处:《偶成古调十六韵上呈判府兼赠刘兴州》
宋 · 陈与义
稽首苏耽仙,乘云去无迹。
尚留橘井在,与世除狂疾。
谁能不饮此,识味亦可录。
坐令郑玄牛,亦抱荆山玉。
伟哉稚川裔,神交接朝夕。
游戏及小道,造化入大笔。
优为吴诗父,雅命楚骚仆。
岂其橘井助,本自同仙箓。
坐中子刘子,知是当日客。
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康力。
先我登公门,不数鸷鸟百。
曾挹两仙袖,自然生羽翼。
嗟我无长才,学架屋下屋。
诗虽两牛腰,事亦几蛇足。
已穷犹不悔,政荷师友德。
文盟傥许予,幸不疑籍湜。
尚留橘井在,与世除狂疾。
谁能不饮此,识味亦可录。
坐令郑玄牛,亦抱荆山玉。
伟哉稚川裔,神交接朝夕。
游戏及小道,造化入大笔。
优为吴诗父,雅命楚骚仆。
岂其橘井助,本自同仙箓。
坐中子刘子,知是当日客。
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康力。
先我登公门,不数鸷鸟百。
曾挹两仙袖,自然生羽翼。
嗟我无长才,学架屋下屋。
诗虽两牛腰,事亦几蛇足。
已穷犹不悔,政荷师友德。
文盟傥许予,幸不疑籍湜。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题为《偶成古调十六韵上呈判府兼赠刘兴州》。诗中,诗人以稽首敬意向苏耽仙人致意,赞扬其仙踪难觅但留下了橘井的传说,这井水据说能治愈狂疾。诗人感叹谁能品尝到这仙水,品味其中的神奇。他还提及郑玄和荆山玉的故事,以此赞美刘兴州的才华,称他为稚川仙人的后裔,文采斐然。
诗人将刘兴州比作吴诗之父和楚骚之仆,暗示他的诗歌成就非凡。橘井的神奇力量被看作是他的天赋,而非外在助力。接着,诗人回忆与刘兴州的交往,称赞他的书法和言辞充满力量。诗人自谦才情不足,但仍感激师友的教诲,希望能加入文坛的联盟,表达了对刘兴州的认可和对自己诗歌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仙道传说和文学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自我期许,展现了宋词的婉约与豪放并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