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冥夺春令,连旬雪塞屋
嗷嗷何物声,云是饥民哭。
来请义仓米,奈何久空腹。
寒威如戈矛,命尽须臾速。
忆昨去年水,云涛卷平陆。
高村既无麦,低田又无谷。
民间已乏食,租税仍未足。
县令欲逃责,催科峻鞭朴。
嗟哉吾邦民,何以保骨肉。
昂头诉苍苍,和气待春育。
春工本好生,此雪无乃酷。
谁家敞园馆,草树变琼玉。
美人学回风,欢笑列灯烛。
不如万户寒,唯忧五更促。
世无采诗官,悲歌寄鸿鹄。
鉴赏
这首诗《前春雪》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描绘连日大雪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与忧虑。
诗的开篇“玄冥夺春令,连旬雪塞屋”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连续多日的大雪封住了房屋,暗示了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冲击。接着,“嗷嗷何物声,云是饥民哭”一句,将读者引入到对饥民苦难的同情之中,通过声音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百姓在饥饿中的痛苦呼喊。
“来请义仓米,奈何久空腹”表达了百姓对政府救济的渴望,然而面对“寒威如戈矛,命尽须臾速”的严寒,他们却长期忍受着饥饿之苦。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社会不公与民生艰难的主题。
“忆昨去年水,云涛卷平陆”回忆起去年洪水肆虐的情景,进一步说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短缺问题。“高村既无麦,低田又无谷”具体描述了农作物歉收的状况,而“民间已乏食,租税仍未足”则揭示了百姓在物质匮乏与沉重赋税压力下的困境。
“县令欲逃责,催科峻鞭朴”描绘了官员为了逃避责任而采取的严厉措施,反映了当时社会管理的弊端。最后,“嗟哉吾邦民,何以保骨肉”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存状态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如何保护家庭成员的深深忧虑。
“昂头诉苍苍,和气待春育”展现了百姓对上天的祈求,希望春天带来温暖与生机。然而,“春工本好生,此雪无乃酷”表达了对这场大雪是否过于严酷的疑问,隐含了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
“谁家敞园馆,草树变琼玉”与“美人学回风,欢笑列灯烛”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富人奢华的生活场景,后者则通过“不如万户寒,唯忧五更促”强调了普通百姓的困苦与担忧。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平等的追求。
“世无采诗官,悲歌寄鸿鹄”表达了诗人对没有专门收集民歌的官员的感慨,认为百姓的悲歌只能寄托于远方的飞鸟,象征着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综上所述,《前春雪》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