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人初散,茅檐燕已归
出处:《社日过东阿》
明 · 李时行
长途犹旅食,谁与换春衣。
榆社人初散,茅檐燕已归。
河流经岸断,垄树入烟微。
忽见南来雁,乡心相逐飞。
榆社人初散,茅檐燕已归。
河流经岸断,垄树入烟微。
忽见南来雁,乡心相逐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社日时节经过东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乡愁之情。
首联“长途犹旅食,谁与换春衣”,诗人以旅途中的艰辛自喻,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无奈。长途跋涉,饮食简陋,无人能为他更换春衣,暗示了诗人生活的困顿和内心的凄凉。
颔联“榆社人初散,茅檐燕已归”,描绘了一幅乡村春日傍晚的画面。榆社的人们刚刚散去,燕子已经归巢。这一景象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也映射出诗人对家乡温馨场景的怀念。
颈联“河流经岸断,垄树入烟微”,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河流经过岸边,似乎断了联系,田间的树木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迷离而寂寥的氛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尾联“忽见南来雁,乡心相逐飞”,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突然看见南飞的大雁,不禁触动了心中的思乡之情,仿佛大雁也带着他的乡愁一同飞翔。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那份难以言表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温暖回忆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