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竟收穫,岂复有遗秉
寂寥荒山中,十载赋招隐。
偶逢梅尉孙,漠事一暗省。
斯人纵非仙,英概故不泯。
是日秋□霁,村坞足清景。
叶脱高木疏,云净远岑逞。
田家竟收穫,岂复有遗秉。
芳萸摘并空,戍卒亦太甚。
怀古兼叹今,野老仅能茗。
此心谁当知,应有月中影。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于荒山之中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情怀。开篇“癖习嗜幽讨,刚气负殊禀”表明诗人性格坚韧不屈,对世俗的繁华毫无兴趣,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接下来的“寂寥荒山中,十载赋招隐”则直接描写了诗人在荒凉山中度过了十年的隐居生活。这里的“寂寥”形容环境之幽深孤寂,而“十载”则表明时间之长久。
“偶逢梅尉孙,漠事一暗省”中的“梅尉孙”应指的是历史上的隐逸者或诗人所崇尚的对象。这里的“偶逢”意味着偶然遇见,而“漠事一暗省”则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淡泊与超脱。
“斯人纵非仙,英概故不泯”这两句诗强调了即便不是神仙,诗人的高洁气节也是值得赞叹的。这里的“英概”指的是诗人的杰出品格,而“故不泯”则表明这种品格不会随时间而消逝。
以下几句“是日秋□霁,村坞足清景。叶脱高木疏,云净远岑逞。”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居风光画卷。“是日”指的是诗人所处的当下,“秋□霁”则未知具体字眼,但应是形容秋天某种景象的词汇。接下来的“村坞足清景”表明了乡村之中的高低不平带来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美丽。而“叶脱高木疏,云净远岑逞”则细腻地描绘出树木在秋风中摇曳,云层清净,山岭延伸的景象。
“田家竟收穫,岂复有遗秉。”这两句诗表明了农事已经结束,没有剩余的事情需要处理。这里的“田家”指的是农业生产,而“竟收穫”则意味着收获完毕,“岂复有遗秉”则是说没有什么未完成的事。
接下来的“芳萸摘并空,戍卒亦太甚。”中“芳萸”应指某种花果或树木的美好之处,而“摘并空”则可能意味着在采集时难免感到有些空虚和无聊。这里的“戍卒”有守卫边疆的含义,而“亦太甚”则表达了一种超出常人的感受。
最后,“怀古兼叹今,野老仅能茗。”诗人在怀念过去的同时,对现在也是感慨万千。这里的“野老”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中,过着简单生活的人,而“仅能茗”则可能是说只能做到种植茶树。
全诗最后,“此心谁当知,应有月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这里的“此心”指的是诗人的内心,而“谁当知”则是说这种心境难以为外人所了解。而“应有月中影”则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如同月光下投射出的影子一般,永久地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