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何处寻踪迹,惟有荷溪浸碧天
出处:《挽临川陈封君荷溪居士》
明 · 王缜
忆我少游泉郡时,每喜寿公寿考诗。
今我宦游京国里,岂忍翻作哀挽词。
将作复止不能止,公之逸行谁与此。
彦方义重动顽愚,阳子德声薰晋鄙。
昭昭德义天所临,食报岂不在厥身。
九天紫诏绚云彩,千里朱幡送马轮。
圣世推恩有如此,嗟嗟陈翁真有子。
况复贤孙次第兴,眼见门庭半朱紫。
一朝骑鹤逐飞仙,回视尘间九十年。
高风何处寻踪迹,惟有荷溪浸碧天。
今我宦游京国里,岂忍翻作哀挽词。
将作复止不能止,公之逸行谁与此。
彦方义重动顽愚,阳子德声薰晋鄙。
昭昭德义天所临,食报岂不在厥身。
九天紫诏绚云彩,千里朱幡送马轮。
圣世推恩有如此,嗟嗟陈翁真有子。
况复贤孙次第兴,眼见门庭半朱紫。
一朝骑鹤逐飞仙,回视尘间九十年。
高风何处寻踪迹,惟有荷溪浸碧天。
鉴赏
此诗《挽临川陈封君荷溪居士》由明代诗人王缜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前品德与事迹的追忆,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敬仰之情。
首句“忆我少游泉郡时,每喜寿公寿考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在家乡泉郡的回忆,对长寿的颂歌充满了喜爱,预示着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接着,“今我宦游京国里,岂忍翻作哀挽词”,诗人如今身处京城,却难以忍受撰写哀悼之词,体现了对逝者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将作复止不能止,公之逸行谁与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既想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又不忍心写下哀挽之词,反映出对逝者高尚品行的敬仰。接下来,“彦方义重动顽愚,阳子德声薰晋鄙”,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赞美逝者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远的影响。
“昭昭德义天所临,食报岂不在厥身”,强调了逝者德行的光明正大,以及上天对其品德的认可与回报。紧接着,“九天紫诏绚云彩,千里朱幡送马轮”,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朝廷对逝者的高度评价与隆重的葬礼仪式,彰显了其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圣世推恩有如此,嗟嗟陈翁真有子”,诗人感慨于圣明时代对逝者的厚待,赞叹逝者确实拥有贤能的儿子。最后,“况复贤孙次第兴,眼见门庭半朱紫。一朝骑鹤逐飞仙,回视尘间九十年”,描述了逝者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以及其一生虽已离去,但精神永存,影响深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