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莺未换谷中声,游蜂竟失阑前影
出处:《春阴应秦王令》
元末明初 · 徐贲
云花鳞鳞山漠漠,重城平障芳阴薄。
腻雨轻吹飞复停,勾引东风到帘幕。
草滋微湿沾芳尘,陇头不见寻花人。
桃英梅萼同懊恼,水纹满涨金河春。
柳丝暝濛烟不醒,辘轳暂辍银瓶绠。
新莺未换谷中声,游蜂竟失阑前影。
丁香百结蕉有心,绡屏六曲春沉沉。
香抽翠缕火长续,馀寒扑锦笼朱琴。
江南春好多芳树,林园半是看花处。
明朝重整小红车,风光满路行春去。
腻雨轻吹飞复停,勾引东风到帘幕。
草滋微湿沾芳尘,陇头不见寻花人。
桃英梅萼同懊恼,水纹满涨金河春。
柳丝暝濛烟不醒,辘轳暂辍银瓶绠。
新莺未换谷中声,游蜂竟失阑前影。
丁香百结蕉有心,绡屏六曲春沉沉。
香抽翠缕火长续,馀寒扑锦笼朱琴。
江南春好多芳树,林园半是看花处。
明朝重整小红车,风光满路行春去。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徐贲的《春阴应秦王令》描绘了一幅春日阴雨绵绵的景象。首句“云花鳞鳞山漠漠”,以云彩如花、山色苍茫,展现出春雨后的朦胧美。接着,“重城平障芳阴薄”写出了城墙内外春意虽浓,但因阴霾而略显稀薄。
“腻雨轻吹飞复停,勾引东风到帘幕”细腻地描绘了细雨飘忽不定,仿佛在引导东风吹过帘幕,带来一丝暖意。接下来,诗人通过“草滋微湿沾芳尘”和“桃英梅萼同懊恼”,描绘了花草在春雨中的湿润与娇嫩,以及它们对春光的渴望。
“柳丝暝濛烟不醒,辘轳暂辍银瓶绠”则描绘了柳条在烟雨中显得迷茫,水井边的辘轳也暂停了汲水,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新莺的鸣叫和游蜂的忙碌,更增添了春天的生机。
“丁香百结蕉有心,绡屏六曲春沉沉”运用比喻,写丁香花繁密如结,芭蕉叶似有情,室内纱屏曲折,春意深沉。最后两句“香抽翠缕火长续,馀寒扑锦笼朱琴”以香气袅袅、余寒未尽的场景,烘托出春日的温暖与宁静。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阴时节的景色,既有静态的描绘,又有动态的刻画,展现了春天的多姿多彩,以及诗人对春光的喜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