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变而失真,江行闻篙橹
出处:《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
明 · 袁宏道
凉夜水浸梦,枕上吹寒雨。
屡变而失真,江行闻篙橹。
倏然听松风,天月半山许。
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
醒时月桂帘,穷阶流一缕。
石窦激寒淙,空水互吞吐。
日日居朝市,合眼见尘土。
始悟山中人,梦境亦清楚。
屡变而失真,江行闻篙橹。
倏然听松风,天月半山许。
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
醒时月桂帘,穷阶流一缕。
石窦激寒淙,空水互吞吐。
日日居朝市,合眼见尘土。
始悟山中人,梦境亦清楚。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水亭中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首句“凉夜水浸梦”,以“凉夜”点明时间,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凉,而“水浸梦”则巧妙地将水面的倒影与诗人的梦境相连,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接下来,“枕上吹寒雨”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凉意,同时“枕上”二字也暗示了诗人在水亭中的休息状态。
“屡变而失真,江行闻篙橹”两句,通过“屡变”和“失真”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江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了外界环境的变换与真实感的缺失。而“江行闻篙橹”则直接描绘了江面上船只航行的声音,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倏然听松风,天月半山许”两句,诗人突然听到了松林间的风声,抬头望见半山腰的月亮,这一瞬间的惊喜与宁静之美,让人心旷神怡。而“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则是诗人想象力的发挥,将眼前的景物幻化为超凡脱俗的仙境景象,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醒时月桂帘,穷阶流一缕”描绘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月光透过帘子洒在地上的景象,以及月光在角落里流淌的细节,细腻地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而“石窦激寒淙,空水互吞吐”则通过水声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水亭周围的清凉与宁静。
最后,“日日居朝市,合眼见尘土”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与逃避,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愿。“始悟山中人,梦境亦清楚”则是诗人通过这次经历,领悟到山中人虽身处自然,但其梦境同样清晰,暗示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