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昨夜南池梦,还把渔竿咏楚词
出处:《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唐 · 韦庄
解缆西征未有期,槐花又逼桂花时。
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
只恐愁苗生两鬓,不堪离恨入双眉。
分明昨夜南池梦,还把渔竿咏楚词。
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
只恐愁苗生两鬓,不堪离恨入双眉。
分明昨夜南池梦,还把渔竿咏楚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解缆:解开船只的缆绳,准备出发。西征:向西征战,这里可能象征远行或求索。
槐花:早夏开的花,这里代表时间的流逝。
桂花时:桂花通常在秋季开放,这里与槐花对比,强调时间的推移。
鸿胪陌上:鸿胪,古代官职名,此处指代朝廷或仕途。
归耕晚:归隐田园已晚,表示退隐或放弃官场之意。
金马门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常用来代指朝廷。
献赋:古代文人向朝廷献诗文以求仕进。
愁苗:忧愁的苗头,比喻内心的忧虑逐渐滋生。
离恨:离别带来的愁苦之情。
双眉:古人常以眉毛代表情绪,如愁眉、喜眉等。
南池:可能指诗人梦中的地点,也可能象征家乡。
渔竿:钓鱼竿,常与隐居生活相关联。
楚词:楚辞,古代文学体裁,如屈原的《离骚》等,富有楚地特色。
翻译
解开缆绳向西征战还没有确定日期,槐树花开的时候又催促着桂花开放。在鸿胪官署附近耕作的归隐之期已晚,在金马门献赋的理想也已迟到。
只怕忧愁的种子悄悄爬上两鬓,无法承受离别的悲伤印在双眉。
清晰记得昨晚在南池的梦境,还拿着钓鱼竿吟咏着楚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名为《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旅途中的思念与乡愁之情的诗作。
"解缆西征未有期,槐花又逼桂花时。"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即将启程西行,但具体出发时间尚未确定,同时也写出了春日里槐花盛开、桂花即将开放的景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还通过季节的更迭,暗示了一种无常和等待的心境。
"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在荒凉的田野(鸿胪陌)上劳作到日落西山,而在繁华的金马门前却因为献上的文章而被延误。这两句之间既有对比,也有连贯,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空间中的两种生活状态。
"只恐愁苗生两鬓,不堪离恨入双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担忧愁绪如同庄稼般在两鬓间萌生,离别之痛深深地刻画在双眉之间。这不仅是对身体外观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抒发。
"分明昨夜南池梦,还把渔竿咏楚词。"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通过梦境中的南池和渔竿(钓鱼工具),以及咏唱着楚辞(古代爱国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个人生活状态、内心感受等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旅途中的孤独与乡愁,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