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元魏离宫,十日来凡两
出处:《同裕之再过会善有怀希颜》
金 · 冯璧
寺元魏离宫,十日来凡两。
前与髯卿偕,斋奠少林往。
其时巳薄暮,诸胜不暇访。
今同魏诸孙,再到风烟上。
寺僧导升殿,雄深肃瞻仰。
柱础门限砧,追琢成大壮。
不见磨琢痕,瑩滑明滉朗。
摩挲三叹息,后世无此匠。
晚登西南亭,碧玉对千丈。
如王官天柱,如太华仙掌。
留宿赞公房,秀色梦馀想。
夜静耿不眠,泉溜琴筑响。
惜髯今不来,联诗共清赏。
前与髯卿偕,斋奠少林往。
其时巳薄暮,诸胜不暇访。
今同魏诸孙,再到风烟上。
寺僧导升殿,雄深肃瞻仰。
柱础门限砧,追琢成大壮。
不见磨琢痕,瑩滑明滉朗。
摩挲三叹息,后世无此匠。
晚登西南亭,碧玉对千丈。
如王官天柱,如太华仙掌。
留宿赞公房,秀色梦馀想。
夜静耿不眠,泉溜琴筑响。
惜髯今不来,联诗共清赏。
鉴赏
这首诗由金代诗人冯璧所作,名为《同裕之再过会善有怀希颜》。冯璧在诗中描绘了两次访问会善寺的经历,第一次与髯卿一同前往,斋祭少林;第二次则与魏氏诸孙同行。他详细描述了寺庙的宏伟与庄严,赞叹其建筑工艺之精湛,即使历经岁月,仍保持莹滑明亮。冯璧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工匠技艺的敬佩,并在夜晚静坐时,被寺内潺潺的泉水声和琴筑声所吸引,思绪飘向远方。
冯璧在诗中还提到了对髯卿的怀念,惋惜他未能一同前来,共享这次清雅的赏景时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冯璧对历史遗迹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的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