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荔奴方食忽思归,为听老亲门屡倚全文

荔奴方食忽思归,为听老亲门屡倚

明 · 黎彭祖
络纬初啼庭叶委,红亭把酒悲风起。
鸟道言旋三一溪,羊城惜别五千里。
与君邂逅不寻常,官烛夜烧诠易理。
脉望飞解一卷书,蜗牛写破半窗纸。
荔奴方食忽思归,为听老亲门屡倚
越王台上兰花秋,秋寒且渡潇湘水。
昆明池上足移情,送君独愧成连子。

鉴赏

这首明代黎彭祖的《送门人沈玉质还普安》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情的珍视。首句“络纬初啼庭叶委”,以络纬(即纺织娘)的啼声和落叶的堆积,营造出一种秋日的寂寥氛围,预示着离别的即将来临。接着,“红亭把酒悲风起”一句,通过在红亭中饮酒、面对悲风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情绪。

“鸟道言旋三一溪,羊城惜别五千里。”这两句描绘了送别场景的遥远与艰难,通过“鸟道”、“三一溪”、“羊城”、“五千里”的地理名词,展现了送别地点的辽阔与路途的漫长,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

“与君邂逅不寻常,官烛夜烧诠易理。”这两句则转而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即使是在寻常的邂逅中,也因为是与友人的相遇而变得不同寻常。夜晚,官烛照亮了两人交流的场景,探讨着易理,体现了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兴趣。

“脉望飞解一卷书,蜗牛写破半窗纸。”这两句描述了两人共读一卷书的场景,脉望(一种古代的书籍目录工具)和蜗牛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两人读书时的专注与投入。

“荔奴方食忽思归,为听老亲门屡倚。”这两句通过荔奴(荔枝的拟人化称呼)的思归之情,侧面反映了友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为了倾听老亲的倚门等待,体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越王台上兰花秋,秋寒且渡潇湘水。”这两句将场景转换至越王台,以兰花在秋日的凋零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旅途,渡过潇湘水,前往普安。

最后,“昆明池上足移情,送君独愧成连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感慨,昆明池的场景象征着深情的寄托,而“成连子”则是引用了古代音乐家成连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因无法亲自陪伴友人度过旅途而感到愧疚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离别的哀愁,也深刻地表达了友情的珍贵与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