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有窟如屋鼠,乱后飘零无定所
身随海燕作去来,心似宾鸿识寒暑。
异时无地着妻孥,晚得三间蔽风雨。
迩来忧贼夜不眠,恶少屡来窥屋山。
不知今夕定何夕,忽置束缊茅茨闲。
念非曲突可得免,何由外户常不关。
公庭得贼尽纵遣,上诉官曹多怒颜。
青山元与我有约,俗驾苦遭神勒还。
山光无情鸟不语,主人当去心依然。
人生泛泛水中凫,身如逆旅家蘧庐。
东西南北皆可尔,梦幻泡影真须臾。
只今兵犹满天地,黔黎谁复能安居。
鸣泉绕屋花满眼,有窗况足翻吾书。
暮年卜筑倘未可,且借一椽聊自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复杂心情。开篇“平生有窟如屋鼠,乱后飘零无定所”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从安定到流离失所的人生转折,如同鼠般在洞穴中寻找庇护,却在战乱后失去了固定的居所。接下来,“身随海燕作去来,心似宾鸿识寒暑”,通过海燕和鸿雁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季节更替、岁月流转的敏感感知。
“异时无地着妻孥,晚得三间蔽风雨”描述了诗人晚年好不容易得到一处避风挡雨的小屋,但好景不长,“晚得”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迟来的满足感。“迩来忧贼夜不眠,恶少屡来窥屋山”则揭示了小屋的安全问题,恶少的侵扰让诗人夜不能寐,担忧不已。
“不知今夕定何夕,忽置束缊茅茨闲”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当前处境的突然转变感到困惑和茫然。“念非曲突可得免,何由外户常不关”表达了诗人对安全与保护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
“公庭得贼尽纵遣,上诉官曹多怒颜”反映了官府对百姓疾苦的冷漠态度,诗人对此深感失望和愤怒。“青山元与我有约,俗驾苦遭神勒还”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世俗束缚的反感。
“山光无情鸟不语,主人当去心依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人生泛泛水中凫,身如逆旅家蘧庐”将人生比作漂泊的水鸭和临时的旅店,强调了生活的无常和短暂。
“东西南北皆可尔,梦幻泡影真须臾”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暗示了人生的虚幻和短暂。“只今兵犹满天地,黔黎谁复能安居”表达了对战争和苦难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最后,“鸣泉绕屋花满眼,有窗况足翻吾书”描绘了诗人新居的环境,尽管生活仍然充满挑战,但内心仍能找到慰藉。“暮年卜筑倘未可,且借一椽聊自娱”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自我安慰的态度,即使老年建屋的梦想难以实现,也能暂时借住一间小屋,享受阅读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自我调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