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石室采幽芳,吏隐何年入帝乡
出处:《赠欧桢伯》
明 · 佘翔
罗浮石室采幽芳,吏隐何年入帝乡。
六馆传经秦博士,两都作赋汉仙郎。
干将剑在寒牛斗,建业台孤下凤凰。
不识周南留滞者,几回起草奏明光。
六馆传经秦博士,两都作赋汉仙郎。
干将剑在寒牛斗,建业台孤下凤凰。
不识周南留滞者,几回起草奏明光。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赠欧桢伯(其一)》描绘了一幅文人逸士的隐逸生活和学术传承的画面。首句“罗浮石室采幽芳”暗示了欧桢伯可能在罗浮山这样的隐秘之地采集珍贵的书籍或学问,如同古代学者在深山石室中探寻知识的芬芳。接下来,“吏隐何年入帝乡”表达了对欧桢伯从官场退隐,进入理想化的学术或精神境界的敬佩。
“六馆传经秦博士”提及秦博士传授经典学问,可能暗指欧桢伯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和传播文化的责任。而“两都作赋汉仙郎”则借汉代仙人般的才情赞美欧桢伯的文学才华,他仿佛是汉代宫廷中的才子。
“干将剑在寒牛斗,建业台孤下凤凰”运用典故,前者可能象征着欧桢伯锐利的才智如同宝剑,后者则以建业台和凤凰比喻他的高尚品格和孤独而显赫的地位。最后,“不识周南留滞者,几回起草奏明光”表达了诗人对欧桢伯的仰慕,他不知道有多少次欧桢伯在默默无闻中为朝廷撰写重要奏章,体现了他对欧桢伯才华和贡献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欧桢伯的学识、才情和高尚品质,以及诗人对其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