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如此好风月,胡不招邀坡翁霞佩同颉颃
溪翁年德与坡同,官职胡为未相似。
我道閒人胜贵人,傥来轩冕溪云比。
翁今田园濑水上,颇胜求田阳羡里。
翁今有弟夜雨对床乐,颇胜卯君怀远驿中有感秋风起。
有时笔床茶灶泛洮湖,柳外梅边从徙倚。
诗筒经卷静工夫,光景流连一弹指。
不论众醉与独醒,不问此非并彼是。
客来不必及时事,有酒且斟无即止。
从今笑傲五百年,铜狄铜驼皆敝屣。
小山老桂敷秋香,下弦月照西风凉。
今夕如此好风月,胡不招邀坡翁霞佩同颉颃。
翁今放舟何所适,新诗漫表长相忆。
舟中不可久留兮,盍早归来共赋碧云餐白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坡翁:苏东坡。翰林侍读:官职名。
学士:古代官衔。
溪翁:另一位老人。
官职胡为未相似:为何官位差距大。
閒人:闲散之人。
轩冕:权势。
濑水:河流名。
阳羡:地名。
卯君:古人名。
怀远驿:驿站名。
洮湖:湖泊名。
徙倚:徘徊。
诗筒:诗筒,古人用来传递诗文的器具。
光景:时光。
众醉:众人醉酒。
独醒:独自清醒。
铜狄铜驼:古代铜制雕塑。
敝屣:破旧的鞋子,比喻看不起。
小山老桂:老桂树。
敷秋香:散发秋香。
下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的月亮。
西风:秋风。
霞佩:古代文人常佩戴的装饰品。
颉颃:并驾齐驱,相提并论。
新诗漫表长相忆:新作的诗表达长久的思念。
碧云餐白石:形容清雅的生活方式。
翻译
坡翁当年五十二岁,担任翰林侍读是学士。溪翁年纪和坡翁相同,为何官职却未能相似。
我说闲人胜过贵人,权势如同溪云般自在。
如今溪翁在水边田园,比阳羡之地更胜一筹。
溪翁有弟,夜晚对床谈笑,胜过卯君在驿站感怀秋风。
有时他会在笔墨茶香中游历洮湖,柳梅间徘徊。
诗书卷轴是他静心的功课,时光匆匆如弹指。
不论众人醉或独自清醒,不问是非对错。
客人来访无需谈论时事,有酒就酌,无需强求。
让我们从此笑傲江湖,视铜器古物如敝屣。
小山老桂散发秋香,下弦月映照西风的清凉。
今夜美景如斯,为何不邀请坡翁共赏,佩戴霞佩一同漫步。
现在溪翁乘舟不知去向,他的新诗常让我怀念。
舟中不能久留,何不早点归来,共享碧云石餐的清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寄南仲》。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对田园生活向往的诗句。
“坡翁昔年五十二,翰林侍读为学士。”这里提到的“坡翁”通常指的是苏轼,即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诗中提到苏轼曾在翰林院担任侍读学士,这是对其官职的一种描述。
“溪翁年德与坡同,官职胡为未相似。”“溪翁”可能是指另一位诗人,与苏轼年龄相当,但官职并不相同。这里的“胡为”表达了疑问和不解。
接下来的部分则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美好,其中包含了对家人的温馨、自然风光的享受以及文人墨客之间的情谊交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间的情感联系。
“小山老桂敷秋香,下弦月照西风凉。”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色图画,小山旁的老桂树散发出秋天的清香,而低挂的明月则映照着西边的微风和凉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最后,“今夕如此好风月,胡不招邀坡翁霞佩同颉颃。”诗人在赞美当夜良辰美景之际,发出邀请“坡翁”共享此刻美好的愿望。这里的“霞佩”和“同颉颃”可能是指苏轼时期的一种装饰品或服饰,用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喜爱,以及对朋友间情谊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