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流水竹声萧寺远,白云秋色汴河深全文

流水竹声萧寺远,白云秋色汴河深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愁绪离情未易任,石桥杨柳日阴阴。
伯仁痛泣孤臣泪,元直先归孝子心。
流水竹声萧寺远,白云秋色汴河深
梧桐若已题高冢,回首疏钟共晚林。

鉴赏

这首诗《海云寺送侯商丘伯若孩奉母田太夫人榇还》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王邦畿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离别之情的深切感慨,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与怀念。

首联“愁绪离情未易任,石桥杨柳日阴阴”,开篇即描绘出一幅离别时的凄凉景象,愁绪与离情难以承受,石桥旁的杨柳在日光下显得格外阴郁,预示着离别的沉重与不舍。

颔联“伯仁痛泣孤臣泪,元直先归孝子心”,这里运用了典故,伯仁和元直分别代表了对友人离别之痛的深切表达和对孝道的重视。伯仁痛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元直先行,体现了孝子对母亲的尽责与思念。

颈联“流水竹声萧寺远,白云秋色汴河深”,通过流水、竹声、萧寺、白云、秋色、汴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深远的氛围,暗示了友人离去后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尾联“梧桐若已题高冢,回首疏钟共晚林”则以梧桐树下的高冢为背景,预示着友人最终将归于尘土,诗人只能在回望中听到稀疏的钟声,与晚林一同感受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离别、哀悼、怀念等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亲情、友情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