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必亡秦,王孙自是可怜人
牧羊始罢旋驱鹿,蜂起诸雄各附鳞。
楚后虽繇楚将立,范增奇计本从民。
已教天下群趋楚,不比扶苏独诈陈。
入关有约终如约,刘项从兹分暴仁。
四海三年尊一帝,重瞳十罪表千春。
兵皆缟素繇乡老,纪落丹青愧史臣。
董公是日迟遮说,大义当年孰共伸。
鉴赏
这首诗《楚义帝怀王孙心》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楚义帝的深切怀念与对其命运的同情。
首句“楚虽三户必亡秦”,引用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典故,表达了对楚国最终被秦国灭亡的无奈与感慨。接着“王孙自是可怜人”一句,直接点出对楚义帝的同情,认为他作为王孙,命运多舛,令人惋惜。
“牧羊始罢旋驱鹿”描绘了楚义帝在逃亡过程中,从牧羊到再次被驱赶的艰难历程,形象地展示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蜂起诸雄各附鳞”则以比喻的手法,形容当时众多英雄豪杰纷纷崛起,各自依附于不同的势力,暗示了楚义帝在乱世中孤立无援的处境。
“楚后虽繇楚将立,范增奇计本从民”两句,一方面肯定了楚国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提到了范增的智谋源自民众,暗含对楚义帝未能充分依靠人民力量的遗憾。
“已教天下群趋楚,不比扶苏独诈陈”通过对比,强调了楚义帝与秦始皇之子扶苏的不同命运,前者得到天下人的追随,后者却因被误解而遭陷害,进一步表达了对楚义帝的同情。
“入关有约终如约,刘项从兹分暴仁”指出刘邦与项羽在进入函谷关时的约定,以及后来两人在治理天下的方式上的不同,体现了对楚义帝未能实现统一并建立公正政权的惋惜。
“四海三年尊一帝,重瞳十罪表千春”赞扬了楚义帝在位期间的努力与成就,同时也指出了他的某些过失,体现了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理解。
“兵皆缟素繇乡老,纪落丹青愧史臣”描述了楚义帝去世后,士兵们身着白衣哀悼,乡老们记录下他的事迹,但诗人自己却感到愧对历史记载者的责任,表达了对楚义帝及其历史地位的深刻思考。
最后,“董公是日迟遮说,大义当年孰共伸”提到董公在劝说楚义帝时的犹豫,以及对当时未能明确表达大义的遗憾,进一步深化了对楚义帝及其时代背景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楚义帝生平的回顾与反思,不仅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进程、人性选择以及权力与道德关系的深刻思考。